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儒學能為文明對話提供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1 00:08:00  


 
  邢賁思(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尼山論壇組委會副主席):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在加速。面對這種趨勢,人們存在著十分矛盾的心態:歡迎它給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害怕它的負面影響會招致某種嚴重後果。從文化的視角看,有人有一種擔心,認為全球化的結果,會使各國的本土文化遭到嚴重挑戰,從而失去它的自主性,甚至被外來文化所同化。我認為,只要各方正確對待,完全可以避免這種結局,不但如此,還可以為各國的文化交流,為各國在文化上的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共同發展創造條件。

  兩種不同文明之間,有時需要一個互相認識、互相理解的過程。拿中國人民對西方文明的態度,就有一個從全面肯定到全面否定,再到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過程。19世紀中葉,受西學東漸影響,一部分知識分子對西方文明曾經十分向往,甚至達到盲目崇拜的程度。後來中國人民由於一再受到西方列強的欺負,對西方文明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改變,西方文明中的一些即便是合理的東西也曾遭到某些中國人的拒斥,這種行為是幼稚的,但卻是可以理解的。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洗禮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鍛煉,中國人民在對待外國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的態度上也更加趨於理性。毛澤東提出的對於古代和外國的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鄧小平提出要吸取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等,既是這種理性態度的集中表現。世界各種文明形成有先有後,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了貢獻。只要我們有這樣的認識,那麼不同文明之間,雖由於歷史傳統、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價值觀的不同,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但他們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儒學能夠為文明對話提供什麼

  張豈之(西北大學名譽校長,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在我們都說“包容”,不錯,但談中華文化只講“包容”可能不夠,要從積極意義上來了解。用“會通”,我覺得更為恰當。我今天要宣傳“會通”這個詞。我認為這是中國優秀文化裡面一個核心的東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