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 此間《人民政協報》編者按:作為一位海內外知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有著嚴謹治學的大學者、大書家風範。他對學古人和自己創新都持有謹慎的態度。他認為,之所以要學習傳統中的精華——“正統”,是因為“正統”是傳統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書法並不是“獨立”的藝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要把書法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去學習、去研究。
演講人:歐陽中石
演講人簡介:全國政協委員,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博士後導師、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文化是什麼,有許多專家做過定義,古今中外大概幾百種,大家總說到“文化”的某一方面,但是還沒有概括到完全的程度,所以界定也比較麻煩。《現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解釋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果按照這個定義來理解,大概沒有不是文化的了,好的也罷,不好的也罷,能看到的事情,幾乎都可以劃進文化的範疇。至於文化是如何出現的,它為什麼出現,又為什麼形成,都沒有得到回答。現在,我們來分析研究一下“文化”這個詞。
文化是人類對“美好”的追求
使社會上的各種東西都具有了美好之意,就叫“以文化之”;都讓它變成了美好的,使之“美好”起來,這叫“文化”。
從美好的願望出發,經過追求的實際行動,最後得到了美好的結果,也必然是“文化”的結晶。
人類從存在開始,總希望現在會比過去好一些,明天比今天更好一些,可見,追求美好是人類的願望,也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追求美好的願望是人類的天性,這種向美好追求的願望,豈止是人,即使是一般的動物,猴子、貓、兔子、狗,也無不如此。因此,我們說這是物種的一種天性,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活物”生存的必然追求。但是這種願望,要受到自然界的限制,要接受天和地的約束。從自然界來說,天地之間,一切都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們有自己運行的規律。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也要遵從自然界中的一些規律,並且在社會生活中形成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和規則。《易經》中說“天行健,地勢坤”。這已經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概括其中了。“坤”就是“順”。天和地是在不停地運行中的,天要強勁,地要和順,大地上的萬物,也包括人類,都要求“順”。天和地要求“順”,人類如果想要美好,也必須“順”。把“美好”、“和順”找一個字眼描述出來,我們中國人就找到“文”這個字。文,即為美好、和諧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