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學者疾呼:莫讓文化無家可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1 00:12:59  


 
  從六經裡面經常可以看到“敬”,我們會說“敬佛”、“禮佛”,我覺得“敬”是帶有終極價值的倫理概念,這是中國人自己的。孔子講孝,說有人認為能養父母就是孝,但犬馬也能養。如果沒有“敬”,人對待長輩的態度就跟動物的態度沒有差別。真要對自己的長輩表達孝,沒有“敬”的態度是不行的。而且敬和誠、信連在一起,無誠則不敬,這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基本價值,有永恒性。我們將文化傳統丟失的最基本的東西就是“敬”。當代文化,“敬”非常罕見。對偉大人物我們缺少敬,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處理方面“敬”也很少能夠看到。另外,敬不僅是對他人尊敬,也是人性的莊嚴。這個莊嚴幾乎是信仰。如果說儒家思想在信仰問題上有一些折扣,但是“敬”這個基本價值貫穿始終,補充了儒家思想在信仰方面的缺失。

  文化典範熏陶。一個文明體國家,在幾千年的文明當中,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文化典範。文本經典也是一種典範,古代的村落、民居建築,古代歷史傑出人物都是文化典範,這些典範對我們的熏陶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

  文化禮儀傳承。我們過去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但實事求是地說,當代中國,很多地方不夠講禮儀。禮儀這種形式有文化的符號,禮儀的核心還是“敬”,無敬不成禮。禮儀的提倡與重建是文化傳統重建非常重要的方面。

  所以我覺得百年中國以來,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就處於流失與重建的過程當中。改革開放三十年,隨著我們經濟實力增強,在文化重建方面的成績是可觀的,當然缺點也不少。所以文本的經典閱讀,典範的熏陶和禮儀的重建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世界的中國,也能是中國的中國,不忘記自己的存在。而要做到這點,除了我講的這些之外,最起碼的,我們任何人都要對自己的傳統有種敬意和溫情。

  劉夢溪,文化史研究專家。主要著作有《傳統的誤讀》《中國現代學術要略》《紅樓夢與百年中國》等。(來源:文學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