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學者疾呼:莫讓文化無家可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1 00:12:59  


 
  但我們關注的是當代中國要到哪裡去,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國是百變的中國,百變的中國要往什麼方向變。總的看來,中國是往富強、現代、文明的方向變。梁啟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把中國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從黃帝到秦朝統一是上世史,是“中國之中國”,中國局限在自己的版圖上;從秦統一到乾隆末年,是中世史,是“亞洲之中國”,中國在亞洲有極大的影響;從晚清到後來,是近世史,中國已經進入世界的關注點,是“世界的中國”。我認為現在的情況是“世界的中國”正在走向世界。

  中國社會最凸顯的特點是正處於轉型期,包括傳統向現代轉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自我的運行機制向與國際接軌轉型,長期貧困的國家向小康社會的轉變等等。轉型期就是過渡期,是一個未完成時,一切都處於建構的過程,借用一部電影的名字,當代中國是“人在旅途”。許許多多問題的“症結”就在這裡。有人說現代化是一個陷阱,可是我認為在當今世界,即使現代化是陷阱,但如果這個陷阱可以讓中國走上現代化的道路,我們也不能因為怕走陷阱而回頭不走現代化之路。墨西哥詩人巴斯說過:“發展中國家是命定的現代化。”

  現代化建設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是一個艱難的旅程,中間曾經一再被打斷: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的第一次現代化努力,被中日甲午戰爭打斷了;第二次是國民政府基本上建成了國家工業,國家的實力也日漸增強,但是被1937年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再次打斷。我們現在進行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現代化的努力,成果最顯著,但是到現在為止還在現代化過程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