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思想史上的異域風 佛教如何融入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4 00:12:30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外來文化像佛教那樣,既猛烈衝擊著中國的本土文化,又經過長期的碰撞、磨合,逐步被改造、被消化、被吸收,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後,便在朝野傳播。開始,人們信佛僅是為了祈福延壽、平安吉祥。後來,統治者看出其中奧妙,便有意用來作為一種統治工具,南朝宋文帝說得很明白:“若使率土之濱皆純如此,則吾坐致太平,夫複何事?”在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時的中華大地上,可謂寺院林立。據唐法琳《辨正論》記載,南朝梁武帝時有寺院2846座,僧尼82700人。北朝東魏境內有“僧尼大眾二百萬”,“其寺三萬有餘”。唐詩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句就是描寫當時江南佛教的繁盛景象。

  然而,自從漢武帝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作為治國方略之後,儒家思想被樹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道統的理念成了占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所以,儘管佛教中有許多迎合統治階級口味之處,但是,佛教學說中的出家離俗、無君無父的教義,則嚴重衝擊著封建的人倫道徳,東晉僧人慧遠的《沙門不敬王者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加之,寺院經濟的過度膨脹,占據了國家大量的土地,“凡京畿上田美產,多歸浮屠”,大量勞動力進入寺院,成為不事生產的僧人,造成農村勞動力短缺。這些,對於奉行農耕文明的“東土”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雙方磕磕碰碰的事,代有發生,以至於發生了北朝魏武帝、周武帝以及唐朝武宗虐殺僧尼、焚毀寺院的不幸事件,歷史上稱之為“三武之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