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藏品:不求最貴,但求最可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2 00:05:28  


 
  不僅僅是繪畫、印刷等技術方面的價值,還有歷史文獻性方面的價值,共同形成了銅版畫頗有潛力的收藏前景。

  當年西方人對於中國的大量誤讀,會不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早就過去的那段歷史,誤讀了又有什麼關係呢。我的理念是:先研究、再收藏,沒必要馬上判斷其中的是非。

  採訪秦風時,他正在北京的今日美術館舉辦個人收藏展,墻上的一幅幅銅版畫展現出十八世紀西方人視野中的“大清帝國”原貌,令人嘆為觀止。叫人感興趣的是,這些從當年西方社會出版的書籍、畫報中剪裁下來的“印刷品”,能成為可以收藏的藝術品嗎?

  西方人關於中國最早的圖像記憶,最大規模的一次始於當年英國爵士馬戛爾尼率領使團覲見乾隆皇帝之行,隨團出使的畫家利用畫筆記錄了當時清朝的山山水水和風土人情。回國後,這些“紀實”繪畫作品被製作成銅版畫廣泛印刷在出版物中。隨著19世紀攝影術的誕生,各類出版物中的圖像逐漸被照片取代,而當時廣為傳播使用的銅版畫卻因此成為珍貴的收藏品被各路藏家追捧。

  在18-19世紀期間,西方社會形成了美術、印刷和傳播三位一體的出版模式,由於銅版本身所具有的精細線條感,成為當時印刷書籍、畫報的首選刻版。與後來的照片不同,印刷成品與原版之間是“一對一”的關係,就如同今天的版畫概念,能找到當時的出版物,每一張圖像就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作品。

  曾經是報社記者出身的秦風,第一次接觸銅版畫就幾乎是一見鐘情的喜歡上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本書《大清帝國印象》,讓秦風率先注意到了其中的學術價值,尤其是其中的銅版插畫。之前,已經有日本人開始有意識地大量收集西方關於本國的圖像資料,來源之一就是在18世紀前後西方社會的出版物,而中國人對於這個領域知道的人不多。

  儘管十幾年前秦風開始收藏時,這個市場中的銅版畫價位並不高,比如一幅珍貴的慈禧像僅為4000元。但為了一次難得的收藏機會,秦風還是不得不向銀行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換來資金進行購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