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謝明輝:從海峽經濟區看兩岸經貿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31 00:44:43  


 
  海西經濟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目前中國共有六個主要的經濟發展區域,分別為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經濟區、中部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在海西經濟區建設完成後,在國務院的主導下,將會升格為中國第七個經濟發展區域,未來將與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兩經濟區相銜接,並以福建省作為主軸,與台灣建立三通管道發展目標,以往台商在大陸投資,大都集中於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在海西經濟區完成後,預期可緩和臨近二大經濟區經濟飽和之壓力,也將成為兩岸經貿往來合作的新興區域。

  由於中國沿海發展以往皆以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為主,福建省沿海固然也有發展,但重要性始終比不上長三角與珠三角。除了沿海發展外,內陸的交通條件也未完備,2009年5月4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在兩岸關係劇變的情勢下,海西經濟區的“對台優勢”則成為其發展的最大特色與關鍵。中國預計在今年起五年投入人民幣5,400億元,未來將以兩岸直航為主軸,打造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及港口之建設。交通建設的改善預期在未來將帶動當地水泥業、鋼鐵業及製造業的發展,而大量的交通建設也將為福建省打通南來北往、西進的天然障礙,讓福建省往來可地盡其利、貨暢其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形勢一片大好。

  隨著海西經濟區之建立,預期可給台灣帶來許多經濟效益,例如:一、兩岸港口直接對等開放,以後台灣就多了可攬貨的交貨港口,可直接帶給台灣貨櫃業商機,並使台灣貨櫃業務量增加。二、海西經濟區將成立泉港石化工業專區,規劃投資金額共60億美元,這將有利於台灣相關塑化下遊業者進行海西經濟區設廠。三、隨著第三次“江陳會”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後,後續將會進行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談判,待MOU簽訂後,台灣金融業即可進軍大陸,一方面可減輕台灣金融市場overbanking的壓力,也可以提升台灣金融業之獲利率。

  結論

  2004年福建省正式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方向,使福建省之發展加速向上提升。而2009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支援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意見,使海西戰略更進一步自區域戰略躍升成為國家戰略。依照大陸之規劃,海西經濟區之發展具有下列重要之定位:第一、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在海西特區中建立兩岸經貿往來交流之平台,建立旅遊合作機制,以及成立兩岸物流中心,鼓勵企業投資發展。第二、建設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與台灣地區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推動文化交流、人員互動。第三、建設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

  綜上所述,海西經濟區的提出是一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一方面希冀海西經濟區的建立可以促進兩岸經貿合作的發展,以達到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及全面繁榮的目標,另一方面海西經濟區也賦有政治意涵於其中,希冀透過各方面的交流以作為兩岸和平之試點。以海西特區作為兩岸直接往來之樞紐,作為未來發展直接三通之平台與橋樑。因此,在此環境之下,金廈特區的地緣性正得以適時適地的與海西經濟區接軌,尋求共存共榮之發展可能,將可塑造兩岸戰略一致性,發揮加乘效應,而使金廈特區與海西特區均達到兩岸和平發展最大之效益。

  不論是兩岸經貿發展的試點,抑或是和平發展的試點,透過海西經濟區的合作,兩岸可於不斷合作中建立“互信基礎”,一旦建立穩固的互信基礎,方能有利於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簡言之,海西經濟區所代表的不僅是兩岸經貿合作,或是和平發展的試點,更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互信基礎”的建立。(作者 謝明輝 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金廈特區組召集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