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發改委公布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8 10:32:49  


 
八、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率先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切實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統籌建設占用和補充耕地規模,積極整理開發部分低效園地山坡地補充耕地,加大土地整理複墾力度,嚴格實行耕地占補平衡。積極探索耕地保護嚴、建設占地少、用地效率高的科學發展道路,創新土地管理方式,建設國家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區。支持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有效保護河口和海岸濕地,合理有序將圍填海造地和灘塗資源用於非農建設,減少對現有耕地的占用。加強土地需求調控,實行更嚴格的區域土地供應政策、土地使用標准和市場准入標准,實行差別化供地政策,積極推進工業園區按照產業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約的原則進行提升改造,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用地集約化。探索用地審批制度改革,簡化程序,強化監督。探索建立土地收益調節機制,利用經濟手段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實施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抓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加快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的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57噸標准煤。鼓勵發展符合國家政策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推動垃圾發電、餘熱利用發電等工程建設。加強用電需求側管理,建立節電管理長效機制。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到2020年,工業用水重複率達到80%。建設城鎮再生水利用系統。制定清潔生產推行規劃,指導和督促企業推行清潔生產。制定循環經濟推進規劃,積極探索有利於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的地方性價格、財政政策,建成一批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工業園區,形成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的產業鏈。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產品、可再生產品和節能環保汽車,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生產和消費模式。

(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創新環境管理機制,切實解決危害人民群衆身體健康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采取嚴格有力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科學規劃產業布局,避免產業轉移中的污染擴散。引導工業企業進園區,廢水集中處理。加快規劃和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強化對已建成設施的運營監管。加快規劃和建設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加強省界水質監督監測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強水環境管理,著力加強粵港澳合作,共同改善珠江三角洲整體水質,減少整體水污染量,提升污水處理水平。加強飲用水源地建設和保護,確保飲用水安全。陸海統籌,控制近岸海域污染。建立健全大氣複合型污染監測和防治體系,著力解決大氣灰霾問題。積極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重點控制禽畜、水產養殖污染。加強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有效控制并加強治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等對土壤的污染,改善耕地質量,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制定更嚴格的區域環境標准,統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和先行先試,充分利用價格、財政、金融等經濟手段,率先建立政府、企業、公民各負其責、高效運行的環境管理機制。到2012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左右,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左右,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0%;到2020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工業廢水排放完全達標。

(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優化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構築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綠化帶和北部連綿山體為主要框架的區域生態安全體系。保護重要與敏感生態功能區,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工程建設,修複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加強沿海防護林、紅樹林工程和沿江防護林工程建設,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和功能,維持生態系統結構的完整性。加強珠江流域水源涵養林建設和保護,綜合治理水土流失。推進城市景觀林、城區公共綠地、環城綠帶建設,促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加快建成沿公路和鐵路的綠化帶,維護農田保護區、農田林網等綠色開敞空間,形成網絡化的區域生態廊道。實施生態保護分級控制,探索建立流域、區域統籌的生態補償機制。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建成生態公益林90萬公頃,建成自然保護區82個。

九、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做到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打造全國高水平、高品質社會事業發展示範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進步。

(一)優先發展教育。

——優化基礎教育結構。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辦學資源,逐步解決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從實際情況出發,由地方財政統籌考慮,逐步實現普及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率先實現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推進校企合作,建設集約化職業教育培訓基地,面向更大區域配置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顯著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

——以新的思維和機制推動高等教育發展上水平。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舉辦高等教育機構,放寬與境外機構合作辦學權限,鼓勵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智力引進和人才培養合作,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加大對國家重點建設大學支持力度,到2020年,重點引進3-5所國外知名大學到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合作舉辦高等教育機構,建成1-2所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高水平大學。

——爭創國家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制定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率先探索多種形式的辦學模式和運作方式。改革應試教育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驗,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尋符合人類文明成果傳承規律的教育方式。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自主權,推進高等學校治理模式改革。積極探索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

——提高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職業衛生等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醫療救治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大力發展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切實解決人民群衆看病就醫問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國家衛生鎮。到2012年,率先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優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統籌規劃和使用大型醫療設備、檢驗儀器,啓動門急診病歷“一本通”和醫療機構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考慮實際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確定大型醫療設備配置數量。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向農村基層、城市社區傾斜。統籌高層次醫學人才和面向基層的實用衛生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保健醫療服務中的獨特優勢,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科、中藥房的標准化、規範化建設,率先建立健全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網絡。

——推進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破除以藥補醫模式,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機制。積極促進非公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的實現形式,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發揮試驗區作用。

(三)健全住房保障體系。

——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落實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用地劃撥、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強廉租住房對低收入住房困難人口的保障作用。

——完善住房貨幣分配和政策性租賃機制。建立住房貨幣補貼標准與住房市場價格、居民收入水平等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在工資總額中的比例,發揮公積金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增強職工住房支付能力。推行政策性租賃住房制度,滿足新就業職工、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符合規定條件的暫住人員的基本住房需求。

(四)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加快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類優惠政策,統籌城鄉和省內外各類群體勞動者就業。強化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其轉移就業能力,把珠江三角洲地區打造成為全國農村勞動者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示範區。著力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建設全國一流的職業技能開發評價示範基地。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培訓,構建全國性的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健全勞動保障監察體系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制,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加強職業病防治。

——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網。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擴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範圍,逐步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到2012年,城鎮戶籍從業人員參保率達到95%以上、外來務工人員參保率達到80%以上,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60%以上,其中,被征地農民參保率達到90%以上。建立健全統籌城鄉、保障基本醫療、滿足多層次需要的醫療保障體系,實現全民醫保。深化失業保險制度改革,擴大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覆蓋面。大力推動所有用人單位依法為農民工辦理參加工傷保險,建設國家級工傷康複基地。逐步建立覆蓋城鄉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救災應急保障機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機制,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到2020年,建成比較完善、保障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

(五)建設和諧文化。

——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模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嶺南特色文化,培育創業、創新、誠信精神,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的新時期廣東人精神,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建設學習型社會,形成熱愛學習、崇尚知識的良好氛圍。

——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基礎文化設施覆蓋工程,構建完善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到2012年,基層文化建設各項主要指標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建成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裡文化圈”,確保城鄉群衆能够免費享受各種公益性文化服務。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加快建立健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絡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流動服務工程建設,打造全國性的公共文化建設示範區。積極挖掘、搶救文化遺產資源,有效保護并傳承具有歷史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到2020年,形成服務優質、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建立和完善文化產業競爭機制,培育多元化、市場化的生產和消費空間,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和服務經營機制。實施高端文化人才引進工程,激勵優秀文化產品創作,打造優秀文化藝術品牌,不斷推進先進文化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特色鮮明、結構優化、科技含量高的文化產業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到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