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新聞周刊》年終特刊:未來屬于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4 09:25:54  


《新聞周刊》以姚明作為封面人物報道中國。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對美國人來說,2008年關乎選舉;對世界而言,則關乎中國。當奧運會最終揭開它的帷幕,中國將步入國際舞臺的中心。”在12月31日年終特刊的封面文章裏,《新聞周刊》海外版主編扎卡裏亞開宗明義地寫到。這是繼2005年9月推出“中國世紀”特刊後,《新聞周刊》再次宣布:未來屬于中國。因此,特刊呼籲,美國政府必須盡早制定長遠的對華政策。

  “重生”于1978年
   
  東方早報報道,這個名為“中國2008”的年終特刊,首先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30年前,中國一貧如洗,像是一個巨大的廢墟。‘文革’帶來的精神創傷,還在隱隱作痛”。1978年是古老中國“重生”于當代的標志性年份。

  特刊認為,這30年帶給中國的劇變,不僅僅表現在持續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數字上,更表現在個人的命運之中。“過去30年,4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這個數字佔了整個上世紀脫貧人口的75%。到200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拉動幅度首度超過美國,“這也是1930年以來美國第一次被超過。”

  巨變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有關“中國崛起”的討論。一個突出的矛盾是,當外界已經把中國視為“超級大國”,中國卻自認為還是“發展中國家”。特刊認為,中國兩者都是———從經濟總量上看,中國已經迫近超級大國的門檻;算人均水平,中國確實還在“發展中”。而且,“中國的脆弱性是與其崛起的驚人速度相聯係的。”特刊認為,直到目前,中國較好地保持了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之間的平衡。

  走向法治

  但中國同樣面臨嚴峻挑戰,特刊認為,這也正是其“脆弱性”所在。

  特刊列舉了“中央對地方的課稅比例低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貧富差距不斷加劇”等幾個問題,不過同時引述中國問題專家約翰·松頓在最新一期《外交》雜志上的看法,認為“中國朝向法治的努力”,將有利于上述問題的解決。

  至于中國崛起帶給世界,特別是美國的震蕩,扎卡利亞認為,“中美之間的競爭和爭端———特別在經濟領域———不可避免。但是否會引發更大的衝突,就要看兩國決策者的智慧了。”特刊讚賞中國方面有關“和平崛起”的提法,認為至少中國方面已經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中國2008”同時收錄了老布什總統1970年代在中國的日記和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的新作《多贏的競爭》。前者見證了改革開放前的北京,後者則剛剛走訪了北京、上海 。布隆伯格稱,中國的崛起是美國“難以置信的機遇”,而上海正在和他的紐約爭當人類的“未來之城”。

  最後,特刊得出結論:“2008年是中國的。美國是時候制定長遠的對華政策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