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該如何對世界“曲線”宣傳自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3 15:29:09  


奧運外宣“宣傳色彩”也過濃了,官方影子太重。
  世界各國都重視對外宣傳,中國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國是大國,又是個曾長期封閉、文化和歷史又有太多獨特之處的大國,需要通過對外宣傳,讓境外的人士更多了解、更容易接受自己。

  中國總體上是對外宣傳的新手,但進步很快,顯示出中國對世界“宣傳戰”的秘訣越來越有了解,但也正因為是新手,想讓世界知道了解中國的東西又很多,有時認真做的事,效果卻不明顯。比如,海外中文媒體報道了涉華信息,但它們發表的文章被國內報刊轉載的頻率遠遠超過國外媒體;一些精心組織、耗費巨大的文化交流活動,卻莫名其妙被一些外國媒體和個人猜疑、攻擊為“中國在搞文化輸出”。凡此種種,都顯然和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個中原因,一些境外媒體、組織和個人的偏見、敵意固不應忽視,但也有中國還不熟練的原因,存在不少值得改進之處,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在外宣上也要“韜光養晦”。

  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都希望通過一定手段,將自己的主張、政策,乃至本國文化、思維定式等盡可能廣泛地傳播到境外,讓更多國家、更多人了解、理解、接受自己的一套。但在方法上,許多老牌國家卻顯得手法老到。

  在“外宣”實施中,它們更多地採用迂回、間接、柔性手法達到目的,而非赤裸裸地露出“宣傳”面目。比如美國,其宣傳和文化灌輸可謂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從可口可樂到美國大片,從流行樂到CNN,都受到許多國家民眾的歡迎,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美國政府在這些流行元素的背後,發揮著如影隨形般的影響力。美國政府往往通過文化、藝術、體育等的輸出,將自己想要說的話、想要施加的影響附加在其中,潛移默化地達到宣傳目的。如此一來,受眾們要麼幹脆意識不到這是宣傳,要麼雖然意識到,卻並不產生反感。

  從二戰開始,美國軍隊所到之處,空軍常常向當地民眾空投大量收音機,目的正是讓撿獲者在收聽脫口秀和搖滾樂的同時,“順帶”聽聽美國官方的意見。美國一些出版物暢銷全球,背後也隱約可見官方的影子。薩達姆在海灣戰爭後明明沒有核武器,美國卻以“反核”為借口打進伊拉克,顛覆薩達姆政權,而在真相大白前,各國輿論和民眾雖有質疑、反對,卻不成氣候。個中奧妙,美國官方的抹黑,遠不如國際公關和以包括電影、軟性文章在內的流行文化手段妖魔化薩達姆的效果顯著。上世紀80年代,美國以倒貼的價格將“玫瑰碗”美式足球直播輸入中國電視臺,當時總統裏根親自開講球評,這其實是相當成功的美國形象宣傳攻勢。當時,數以百萬計中國電視觀眾並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點,很多人就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對美國的印象。

  其他國家在此方面也頗有心得。如日本,當年曾巧借“廣告+明星”戰略,一度成功扭轉了其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印象。近年來其政府更著意在外宣中打動漫牌、文化牌。再比如法國,其在全球組織的各種法語推廣活動,如徵文、歌唱比賽、法語學校等,許多都有官方、半官方背景,有著明確的外宣意圖,但由于刻意淡化了官方色彩,避免了生硬的灌輸模式,起到了宣傳法蘭西文化的良好效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