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預言中國崩潰“專家”成國際學術界笑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4 12:27:49  


對“中國崛起”,世界似乎已形成了共識,大部分使用這個概念的人對中國幷無惡意。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登瑞士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維爲的文章。張維爲在過去20多年中,走訪了105個國家和地區,親身感受世界對中國崛起的態度轉變。文章說,對“中國崛起”,世界似乎已形成了共識,大部分使用這個概念的人對中國幷無惡意。全文如下:

  我是個幸運的人。從1983年起至今,以各種身份陸陸續續走訪了105個國家和地區。這段時間也正逢中國的迅速崛起。實際上,不管你是否使用“中國崛起”這四個字,國際社會似乎已普遍接受了這個概念,而且從我的觀察來看,大部分使用這個概念的人對中國幷無惡意。至于印度是否真正崛起,國際上還有爭論。但對中國的崛起,世界似乎已形成了共識。

  特別是當你置身國外,你會感到中國的崛起幾乎是一個無處不在的事實。我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泰國,時間是1983年4月,當時泰國還鮮有來自中國的客人。我下榻的飯店經理用懷疑的眼光打量著我:“你真的來自‘紅色中國’?”。而今天,中國游客早已成爲泰國最大的客源。

  10年前我到台灣訪問,在台南市中心一家餐館吃小火鍋,老板娘聽說我來自大陸,驚訝的盤子幾乎掉在地上:“你跟我們長得一樣啊?”而今天,台灣很多計程車司機都會說:“聽說大陸進步很快呀”。

  實際上,整個中國周邊的地區,從朝鮮,到韓國,到香港,到泰國,到越南、老撾、柬埔寨,甚至到澳大利亞,幾乎一夜之間,中國游客就成了他們最大的客源。台灣還沒有對大陸真正開放,如果開放的話,情况也會一樣。隨之而來的就是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幾乎都可以兌換了。

  在歐洲,“中國熱”也一直持續著。除了商店里都有很多中國制造的産品外,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東西,從中式老家具到老子的《道德經》都很受歡迎。瑞士的名牌表店,家家配上了華人職員。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現在每周有54個航班直飛北京、上海、廣州、香港,上座率近百分之百。從布魯塞爾到巴塞羅那,從慕尼黑到阿姆斯特丹,從巴黎到倫敦,與中國崛起有關討論會一場接一場,讓人應接不暇。最近參加了在里斯本舉行的中歐論壇會議,葡萄牙總統致詞强調:“歐中關系的前景無比開闊”。

  拉美情况也類似。我到巴拿馬參觀聞名世界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和中國還沒有外交關系,但運河管理局的經理一聽我來自中國,便爲我一人單獨介紹了半天這條運河的曆史和今天,最後說:“我們早該和中國建交了”。我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租車司機問我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我說“中國人”。他以拉美人特有的誇張口氣說:“中國人來了,我們的問題都可以解决了”。在巴西,一位多次訪問過中國的學者對我說:“二十年前,上海比不上聖保羅,現在聖保羅比上海落後了一大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