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秘雷電蛙足攻擊機:戰場表現難分高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0 14:44:28  


蘇-25蛙足在性能水平和攻擊能力方面,與雷電相比都不遜色,維護性能也不錯。雖然它采用了P-95渦噴發動機,但飛行速度比A-10更快。
A-10雷電攻擊機機翼下各有4個挂架,在機腹下有兩個挂架。
  2007年8月9日至17日,“和平使命一2007”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圓滿結束。在這次堪稱上海合作組織參加國最多、規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聯合軍演中,最引人注目的飛機是首次走出國門的“飛豹”殲擊/轟炸機和成熟、老練的蘇一25攻擊機。

  在世界攻擊機的隊伍中,能與俄羅斯的蘇一25“蛙足”比肩的,當屬美國的A一10“雷電”。關于它們的成敗優劣,誰也沒有分析比較過。在這里,我們嘗試著把它們放在一起,品頭論足,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一番比拼,成敗優劣自然也就分明了……

  設計思想大同小异

  美國的A一10“雷電”是由越南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等現代局部戰爭催生的。尤其是越戰中的經驗教訓,導致了美軍作戰飛機設計思想的蛻變。

  美國空軍在越南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是,複雜的噴氣式戰鬥機的速度太快了,因此,在對地攻擊時,散射面很寬,常常給友軍和無辜的平民造成傷亡。其症結在于,噴氣式飛機因速度太快而導致機動性變差。後來,美軍將老式的螺旋槳飛機A一1“空中襲擊者”投入使用,結果證明,這種1945年設計的低速、高機動性攻擊機非常奏效,其摧毀地面目標的概率要比噴氣戰機高出3倍,而它們出擊一次所消耗的費用僅爲噴氣式戰鬥轟炸機的1/5,成本效率高達15倍。

  戰爭的實踐,使美軍意識到:在進行低空戰術攻擊時,高速與其說是優點,不如說是缺點。用超聲速戰鬥轟炸機執行快速近距空中支援、對地面點狀目標和活動目標實施精確攻擊等任務,幷不太合適。其作戰效果不佳,損失却很大。于是,美國空軍决定開發一種專用的、低空性能好的噴氣式攻擊機,這就是A一10“雷電”飛機的由來。

  五角大樓當時對新型攻擊機的基本要求是:不追求高速度(巡航速度480千米/時、最大速度700多米/小時即可),但要具備精確的火力打擊能力,特別强調機動。性、可靠性、生存性、短距起降能力和低成本等指標。

  A一10(包括A一9)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空軍研制和裝備使用的第一種噴氣式攻擊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美國空軍對發展專門的、用途單一的攻擊機幷不熱衷,他們更重視多用途的超聲速戰鬥轟炸機的研制和使用。這一思想也間接地影響了當時的蘇聯空軍高層和政府的决策。

  前蘇聯是研制和使用攻擊機(或稱强擊機)比較早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伊柳申設計局研制的伊爾一2型和蘇霍伊設計局研制的蘇一2型攻擊機,都曾在蘇德戰場上大展拳脚,給來勢汹汹的德軍坦克集群以沉重的打擊,功彪史册。

  戰後。蘇聯空軍與美國空軍一樣,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飛行速度高、機動性好,主要用于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身上,而攻擊機則備受冷落。蘇聯人在差不多20年的時間里幾乎就沒有認真地研究過攻擊機。

  與前蘇聯的核戰略思想不同,其空軍和防空軍的航空裝備發展戰略相對而言比較保守,政府和軍方領導層一向采取跟踪戰略(而不是對策戰略),即美國人搞什麽,他們就對等的搞什麽。一般不別出心栽地設計前景不明的作戰飛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