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秘雷電蛙足攻擊機:戰場表現難分高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0 14:44:28  


 
  20世紀60年代末,美軍根據越戰的教訓,提出了發展新型的亞聲速單座近距支援攻擊機計劃,隨後不久就研制出了A一9和A一10攻擊機的原型機。上世紀70年代中期,A一10“雷電”開始裝備部隊使用。 

  與此同時密切關注著美國航空技術發展動向的蘇霍伊設計局的總設計師奧西波維奇.蘇霍伊,經過認真研究後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設計一種既能在防空火力較强的地域執行作戰任務,又可對己方地面部隊難以摧毀的目標實施突擊的新型攻擊機。

  由于有了美國空軍的A一10這一“靶標”,該建議很快就被莫斯科的最高决策者們批准了。

  1968年,蘇霍伊設計局開始著手設計一種與美國的A一10相對應的雙發、單座、亞聲速、近距支援攻擊機。首架原型機的編號爲T8—1,其動力裝置爲兩台非加力型的RD一9渦噴發動機。T8—1于1975年2月22日首飛成功。從第二架原型機開始,換裝了推力更大的P一13發動機。後來,該型機被定名爲蘇一25,西方國家取綽號爲“蛙足”。

  可以說,“蛙足”的出現是“跟著走”的結果。沒有美國空軍的A一9和A-10,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蘇一25。

  性能水平各有千秋

  A一10“雷電”攻擊機的模樣非常奇特。乍一看,不像是一架擁有强大殺傷力的作戰飛機,倒與普通的民用飛機和二戰時的活塞式戰鬥機有許多相似之處。

  它采用了雙垂尾正常式氣動布局,其外形設計頗具“古典”風範,綫條簡練,棱角分明,方正規矩。可以說,它的幾何外形既複古又誇張。這種對地攻擊機采用低空亞聲速特性較好的平直式下單翼,其機翼的內翼段和整個水平尾翼的翼弦均爲等弦長,呈標准的矩形翼形狀,而大部分機身也是等截面的。 費爾柴爾德公司的設計人員將A一10的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拉開一段距離,用水平挂架將發動機艙支撑在後機身的兩側。此類分置式的雙發布局方案,雖然迎風阻力偏大,但每台發動機都進氣順暢,推力損失較小。而且,它們與外界冷空氣的接觸面積較大,動力系統和尾噴口的散熱條件好,降溫速度快。

  雙垂尾的平面形狀也爲梯形,分別置于水平尾翼的外端,垂尾與平尾構成H形。這種略顯老舊的尾翼布局,却有著全新的含意:不但生産工藝簡單,負傷時的安全裕度較大,還相當于給動力裝置加上了一個屏蔽罩,可從側方和下方等角度遮擋住發動機的噴口和尾焰,使飛機的紅外信息特征大幅度减弱。

  “雷電”的主起落架采用寬胎面低壓輪胎,以保證該機能够在前綫簡易機場起降。飛機升空後,主起落架直接向前收入翼下的短艙內,應急時,可依靠重力自由落下,幷利用前方來流的吹襲作用,將起落架鎖死。由于機輪的直徑較大,主起落架收上後,仍有半個輪胎暴露在短艙外。這樣做,雖然會使阻力略增,但有利于提高飛機迫降時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與一般的戰鬥機和攻擊機相比,A一10的翼展相當寬,達17.25米,機長約爲16.26米,機高4 47米,翼面積47平方米。其動力裝置爲兩台F34一GE一100高流量比渦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的耗油率較低,但推力不算太大,單台推力僅4175千克,這在現代作戰飛機中是比較小的。不過,A一10的起飛重量和外挂能力可不低,該機的空重只有9770千克,而最大起飛重量却達23150千克,最大外挂重量超過7000千克。許多全機推重比和發動機推力比它大得多的戰鬥機都達不到這一水平。這主要得益于A一10獨特的外形設計、大面積的機翼、簡單結實的結構和良好的起降性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