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秘雷電蛙足攻擊機:戰場表現難分高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0 14:44:28  


 
  不追求高速度。但强調較遠的航程、較大的外挂、較强的火力和較好的防護能力,是A一10的主要特點。其全部裝甲的總重量爲550千克,駕駛艙的風擋采用防彈玻璃制造,座艙周圍呈浴盆狀,由3.8厘米厚的防彈裝甲構成。機身腹部等要害部位的裝甲厚達5厘米,足可承受23毫米炮彈的攻擊。該機的作戰半徑約爲1000千米,轉場航程4860千米,實用升限9100~11000米,起飛滑跑距離610~1370米,著陸滑跑距離325~760米。它的巡航速度和作戰飛行速度不算高,每小時不過六七百千米。

  上述這些技術方案和基本措施,處處體現了A一10飛機的設計宗旨:在保證飛機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的前提下,簡化生産工藝、降低制造成本、方便部件更換、提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增强生存能力和抗毀傷能力。應該說,美國人的這一設計思想也影響了蘇一25的研制工作。

  蘇一25的設計時間比A一10晚,研制進度也明顯比美國人慢,因此,有充裕的時間進行修改和完善。有人認爲,蘇一25的設計參考了美國落選的A一9飛機的方案,因爲二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其實,蘇一25幷沒有完全效仿A一9,而是根據蘇聯的國情,幷參考A一10的方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

  經過多年的精心設計,1975年,蘇一25攻擊機開始試飛。該型機于1 978年投入批生産,1980年,第一批裝備部隊的蘇一25隨蘇軍開赴阿富汗,進行實戰測試。直到1984年,這種攻擊機才形成全面作戰能力。在時間上,大約比美國的A一10“雷電”攻擊機晚了五年。

  與A一1O相比,專爲前綫航空兵量身打造的蘇一25,外形顯得更常規一些,風格冷俊、粗獷它采用懸臂式上單翼、後尾式布局;機翼的平面形狀爲梯形,前緣帶有20度左右的後掠角。兩台發動機安裝在機翼下方的機身兩側。該機的翼展爲14 36米,機長15.53米,機高4.8米,翼面積33 7平方米。動力裝置爲兩台P一195或P一13—300的無加力型(P一95III)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大約爲4500千克。這種發動機是由米格一21的動力裝置改進而來的,對各種狀態的飛行適應性較好。造價也較低,但耗油率偏高。其最大推力超過A一10配裝的TF34一G E一100渦輪風扇發動機,但總體技術水平要比TF34差一代。

  蘇一25將兩台渦噴發動機幷列安裝在後機身內,且發動機的直徑相對較小,因此,它的零升阻力要比外形“不利索”的A一10低一些,再加上渦噴發動機單位面積推力大, 它在海平面的最大平飛速度可超過970千米/小時,在低空時也可達880千米/小時左右,使用時的限制速度爲M0.82。這些都是“蛙足”比“雷電”强的地方。但是,由于該機的機內空間較小、載油系數低、發動機油耗高,因此其最大航程、作戰半徑和最大載彈量均比A一10差許多。“蛙足”的空重爲9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約19500千克,最大載彈量4400千克。該機帶副油箱的轉場航程只有2500千米,遠不如“雷電”。它在滿載武器幷外加兩個副油箱時的航程更短,僅爲750~1250千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