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空軍殲6戰史:馳騁南中國天空25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3 17:05:28  


中國空軍殲-6機群。(資料圖)
  殲-6於1964年6月28日首批飛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被正式命名為殲-6(基本型)。從1964年裝備空、海軍(航空兵),並當年參戰,到1989年結束最後一次戰鬥飛行,殲-6血火長空征戰了25年。其中多半時間是在南部中國——從東南到西南的天空上。最耀眼的時刻集中在1964—1969的5年間。越南戰爭的爆發,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最後努力,給了殲-6迭創輝煌的“機遇”。
  
  出師大捷
  
  在殲一6全部的征戰史上,最榮耀的一頁是它的開頭:列裝不到半年,就參加了戰鬥並首戰告捷。
  
  國民黨空軍于60年代初啟用曾有“西方戰略眼睛”之稱的RF-101超音速偵察機。該機最大時速可達1900公里/小時,每當與殲-5相遇,就打開加力逃之天天,使當年朝鮮戰爭叱吒風雲的“銀燕子”頗感力不從心。從1962年-1964年底,RF-101進入大陸沿海偵察139次,無一被擊落。但是,殲-6的到來立即終結了RF-101的好運。
  
  1964年12月18日,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員謝翔鶴駕駛RE-101進入浙江上空偵察,海航4師10團副團長王鴻喜駕駛殲一6超音速殲擊機迎戰,一舉將其擊落於浙江溫嶺以東海面,謝翔鶴跳傘被俘。3個月之後,又一項關於殲一6的記錄,寫在空軍的戰史上。
  
  為了對付RF-101,從1962年起,空軍在沿海修建了數個機場。大約在海軍航空兵擊落RF-101的同時,空軍在福州、漳州、興甯和連城組織專門打擊RF-101的作戰分隊,構成汕頭至福州的攔截面。這是一張面向臺灣張開的天羅地網。航空兵第18師認真研究了國民黨空軍飛機的活動規律,進行了數十次圖上作業和實兵演習,並將剛剛列裝的殲-6秘密部署在戰位極佳的興寧機場。
  
  1965年3月18日9時44分,對大陸空軍備戰情況完全小知的國民黨空軍從臺灣桃源機場起飛了2架RF-101,執行例性偵察任務。18師值班指揮員、副師長沈科立即指揮副大隊長高長吉駕駛殲一6起飛待戰。
  
  10點23分,大陸雷達在汕頭東南165公里處發現目標,高度500米。沈科即令高長吉從待戰區域出航,高度1.1萬米。10點34分,當RF-101從靖海以時速1000公里/小時、高度8500米入陸時,發現被攔截,當即放棄偵察,增速回竄。高長吉打開加力,抓住後面一架RF-101,任距離600米時三炮齊發,將RF-101打得淩空爆炸。中校輔導長張育保跳傘墜海。此戰充分體現了中國軍隊一貫主張的“發揮人的決定性作用”。正是這一“作用”,將飛行員個人技術、戰術水準和早期殲-6的作戰性能發揮到極致。在擊落RF-101的整個過程中,從接敵開始到擊落敵機,都是在超音速的條件下進行的,高長吉在3分40秒的過程中連續做了16個高難度的動作,從11000米高空追到2000米,從600米距離打到480米,一次射擊即解決戰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