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空軍殲6戰史:馳騁南中國天空25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3 17:05:28  


中國國產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殲-6殲擊機。(資料圖)

  世界空戰史上超音速條件下擊落敵機的記錄就此誕生。
  
  國民黨空軍RF-101偵察機,先後被擊落3架、擊傷2架後,懾於殲-6的威力,從此銷聲匿跡。
  
  從1965年開始,國民黨空軍改用美制RF-104。該機最大時速230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8萬米。這是殲-6無法望其項背的。為保險起見,國民黨空軍一般還指派F-104戰鬥機伴隨偵察。殲一6的難題來了:在最大飛行速度小於對方的負速度差條件下,如何作戰?這是一個連蘇聯人也沒有遇到過的世界難題。
  
  相當長的時間內,RF-104如入無人之境。從1965年-966年底,連續11次偵察大陸,無一遇險。在一次次失敗的截擊中,中國空軍終於找到了RF-104的死穴。
  
  1967年1月13口13時,一架RF-104在4架F-104戰鬥機的掩護下,進入漳州上空,高度1.1萬米,時速2000公里/小時。空軍航空兵第24師立即起飛兩批8架殲一6迎戰。空8軍指揮所引導第一批殲-6以小於對方600公里的時速,大角度接敵。3號機飛行員胡壽根採取斜對頭攔阻射擊,連發48彈,擊落l架F-104。這次戰鬥不僅讓RF-104心有餘悸,也讓國民黨空軍方面黔驢技窮。如果說1964年中國的核子試驗成功因為打破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讓蔣介石灰心洩氣的話,在這一年橫窄出世的殲一6則讓他向來倚重的空中優勢也不復存在。反攻大陸已成為永遠的夢想。小規模的空中偵察成為危險而沒有意義的行動。不僅如此,打了一輩子仗的老蔣還隱約地意識到,在空中——最後的軍事優勢失去後,大陸可能重新拾起因為朝鮮戰爭擱淺了的解放臺灣的計劃。

  1968年以後,國民黨空軍對大陸的晝問偵察全面停止,不久,夜間偵察也偃旗息鼓。這是臺灣軍事戰略自此開始進行重大調整的標誌,由反攻大陸改為固守反攻。兩岸從此進入冷戰時期,雙方軍隊隔海對峙,雖然彼此都嚴陣以待,但始終再未兵戈相見。
 
  和國民黨的偵察機比起來,對殲-6真正構成技術挑戰的是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
  
  1964年8月初,美國向越南北方發動大規模空襲。中國西南邊境也一下子緊張起來。有過抗美援朝經歷的中國,不能不做戰火蔓延到自己國土和領空的準備。

  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下令有關軍區和軍兵種進入戰備狀態。當時,中國空軍在中南、西南邊境地區只有南寧、遂溪、蒙自、昆明等幾個機場,駐有2個殲擊航空兵師部和3個殲擊航空兵團,在 昆明設有1個軍級指揮機構(昆指),防空力量十分薄弱。接到加強戰備的命令後,空軍除命令昆指和廣州軍區空軍等指揮機關立即進入戰備外,還將駐廣東興寧的空軍第7軍軍部調往南寧,擔任廣西和雷州半島地區的作戰指揮將駐浙江衙州的殲擊航空兵第12師,駐福建漳州的高炮第2師調至南寧,駐昆明的殲擊航空兵第7師師率51團進駐蒙自,該師49團從唐山轉至昆明;殲擊航空兵第26師(遂溪)、9師(廣州)就地做戰戰鬥準備。

  另指定8個航空兵師又一個團為第二梯隊。同時對雷達情報、通信導航、工程機務、後勤保障也作了相應準備,並在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新建和擴建一批機場及配套設施。這次部署調整行動迅速、1個師接到行動命令後,一般只用3-5天時間即到達指定地點,反映出那個年代中國軍隊的優良素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