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泛珠產業轉移勿成污染轉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9 08:59:56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第四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曁經貿洽談會”八日晩在湖南長沙拉開帷幕,政要紛至,萬商雲集,共襄盛舉。

  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泛珠(“九加二”)合作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在不同體制框架下的區域組合。啟動三年來,區域合作碩果纍纍。目前,“九加二”各方搭建了論壇和經貿洽談會兩大合作平臺;建立了包括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等多層次的合作機制;編制和實施了區域合作發展規劃綱要及交通、能源、科技、資訊化、環保等專項規劃;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如火如荼,加速推動了資源、要素的自由流通。

  據不完全統計,“九加二”各省區已簽署了六十九個專項合作協議、宣言或備忘錄;簽訂招商引資合同額已超過一萬億元。 

  今年的泛珠盛會承前啟後,產業轉移、市場對接、勞務合作、金融合作成為今次會議討論焦點。 

  社論說,促進區域內產業轉移和產業承接,更好地實現產業合理佈局和產業升級,是泛珠合作的重點之一,也是泛珠內地省區積極參與泛珠合作的原動力。一些欠發達的省區希望通過承接香港、澳門和廣東的產業轉移,提升當地工業化水平,加快當地經濟發展。據介紹,本屆泛珠經貿洽談會上,各省區將抛出三千二百多個項目、投資額達一萬二千多億的引資“大包”。 

  承接產業轉移勢必存在承接污染轉移的風險。近年,隨着珠三角經濟高速增長,各種工業污染對環境的破壞已經到了難以容忍的程度。“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結果表明,珠江口海域如今九成五的海水被重度污染。當地空氣污染、農田污染等問題也相當嚴重。 

  面對日益惡化生態環境,廣東一方面投入巨資治理污染,省長黃華華近期表示,未來五年,廣東將投入四百多億元整治珠江;另一方面當地不斷提高環保門檻,限制高污染項目在珠三角發展,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被逼向內地其他省區轉移。 

  有關人士估計,隨着珠三角土地、能源、勞動力、環保等成本的提高,未來幾年將有數萬家高污業、產業加値低的粵港澳企業吿別珠三角,而轉移到泛珠等地區。 

  社論指出,當前,工業污染處理技術已趨成熟,但購買這些技術的成本較高,大多企業不願意支付這筆費用,於是便不斷尋找空間來繼續規避排污成本而妄顧環境。一些地方政府為急於發展經濟,做出政績,對高污染企業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或講一套做一套,使得高污染企業有機可乘。近日太湖藍藻暴發導致無錫鬧水荒事件便是一個強烈的警吿訊號。 

  “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這是泛珠不少地區的環保現狀。今後這些省區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如若繼續忽視防污問題,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衆所周知,雲南、貴州、廣西等地處珠江上游,如果這些地方政府對工業污染問題不未雨綢繆,到時無水飮的不單是上述地區的人民,位於珠江下游的廣東、澳門、香港同樣遭殃。 

  社論說,可喜的是,泛珠各省區在環保方面的合作已邁出重要一步。近日,在湖南長沙環境保護合作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原則通過了《泛珠三角區域跨界環境污染糾紛行政處理辦法》。 

  該辦法要求區內各省區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環境污染糾紛處理聯席會議制度,並就跨界污染糾紛的受理、溝通、聯合調查、事態控制、污染處理、賠償調解等方面制定了具體操作措施。 

  新辦法還要求各省之間建立環境信息通報制度以及建立審批提前介入機制,有可能對其他省區的環境造成污染的項目,應在審批前徵求其他省區的意見。此外,各省之間建立環境污染聯合督察和邊界水質聯合監測機制,有條件的交界斷面安裝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裝置。 

  遏止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保護共同的水資源和共同的藍天須跨省而治,只有加強區內的環保合作,制訂長遠環保規劃和措施,才能有效地保護大家的母親河和共同的家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