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八國峰會的環保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6 10:14:45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一年一度的八國峰會今天在德國舉行。在東道主以及歐盟的推動下,本届峰會對溫室氣體和全球變暖現象的重視,將超過以往任何一届峰會。由于主要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都全部到會,因此,我們希望他們能够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不要繼續空喊和爭論,而要拿出看得見的成果。 

  社論表示,臨近峰會之際,美中兩國政府先後就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問題表明了立場。雖然兩國依然有所堅持,但也作出了原則性承諾。中美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一直面對著其他國家的壓力,現在終于作出積極姿態,當然是值得歡迎的。 
  
  5月31日,布什總統發表講話,在减少溫室氣體問題上出現政策大轉彎。他說,華盛頓同意减少工業廢氣的排放量,希望與此問題有密切關係的15個國家舉行峰會,以便在2008年之前達成一個自願實施的長期方案。 
  
  布什政府在2000年上臺之後,便宣布退出關于减少工業廢氣的《京都議定書》,招致了世界各國的强烈指責。現在其態度有明顯變化,應該說是一個積極的事態。 
  
  社論稱,在美國之後,中國政府前天首次就氣候變化發表了“應對方案”。雖然沒有就减少廢氣排放量作出量化承諾,但强調指出,溫室效應將給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重大障礙,因此中國將在减少溫室氣體方面擔負起應盡的責任。 
  
  中美兩國政府的表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主張在自願基礎上逐步减少排放量,不希望受到外界所定目標的約束。除了中美兩國之外,印度以及其他新興工業國也都不希望被某個國際協定所束縛。 
  
  社論分析,這當中有幾個原因。一是它們擔心過急的環保措施會使經濟增長减速,二是各國內部阻力很大。在美國,由于受到游說集團的强大壓力,國會對布什政府的環保政策構成了牽制;在中國,地方政府追求經濟增長目標,對環保政策和措施都有抗拒心理。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從八國峰會前的情况看,各國在减少溫室氣體問題上的態度大致上有兩種。一是主張制定統一的時間表和目標,强制各國實施;二是主張各國朝著某個總體目標,自願采取相關措施。前者以歐盟國家爲代表,後者以中美印等國爲主。在八國峰會以及八國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上,這是一個主要障礙。 
  
  從客觀和可行性的角度看,持上述兩種態度的國家都必須作出妥協。减少溫室氣體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但至今一直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各國堅持己見,主張劃一實施,共同行動。

  社論認爲,歐盟在减少廢氣排放量方面的目標遠大,這是值得稱道的,但若不能說服其他國家一起行動,那就應該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不應等待所有國家都同意之後才願意采取行動。否則,大氣污染和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還將繼續惡化。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工業廢氣排放量最多的國家,理應帶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既然布什政府願意在此問題上改變政策,那現在就必須向全世界亮出具體的措施。 
 
  而中國、印度以及其他新興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同樣必須在環保問題上體現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社論最後指出,無論以什麽方式,在此次會議期間,各國領導人在此問題上必須作出一個像樣的安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