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教材問題無小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5-30 21:04:32


  很多人沒有料到,人教社數學教材上的幾幅插圖被批太醜,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人教社很快做出回應,表示將重新繪制部分插圖。教育部教材局也已介入調查。

  在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後的很長時間裡,在教材編輯出版上,我們執行的基本都是“一綱一本”的教材政策,即一個教學大綱,主要科目均采用統編的教材(基本都是人教社編輯出版)。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有個別地方做一些嘗試,局部使用非統編教材。上世紀末新一輪中小學課程改革啓動,在強調個性、賦予學校與教師更大自主權的理念推動下,實行了幾十年的“一綱一本”教材政策逐漸被“一綱多本”取代,後者成為此後多年教材編制出版發行的主導思想。這一改革思路也被一些專家稱為“課程改革的本質就是課程民主”,具體的抓手就是教材的多樣化。美國從來沒有過統編教材,這是當時一些專家提及的重要依據。

  在這一指導思想的推動下、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中小學教材的編輯出版一度非常活躍,各個出版社都介入到教材出版中。僅按照《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審查的教材,義務教育階段多達22個學科167種,普通高中為16個學科67種,“形成百花齊放的教材建設格局”。

  客觀而言,“一綱多本”為基礎教育改革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這種“百花齊放”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科學性、准確性的問題,二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

  教材的編輯出版是極為嚴肅的事情,更是專業的科學問題、教育問題,需要編者對基礎教育相關課程有著深入的了解與研究,具有長期經驗。同時,在技術層面,普通圖書是允許出版存在差錯的,但在教材上,這是不被允許的。一下子冒出167種教材,需要多少專業的編輯隊伍?雖然有著嚴格的審定、監管,但是新教材不可避免地出現錯別字、錯題等各種硬傷,印刷錯誤也時常見諸報端。甚至一些書商也借用某些出版社的旗號,介入到地方校本教材的編輯出版中。

  更嚴重的是意識形態的問題。教材與課程是我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核心抓手,但是一些教材,尤其是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等教材,因為把關不嚴、編輯出版者的政治意識與素養不足出現過一些錯誤。比如地圖使用不當、不完全正確甚至錯誤的觀點等。原語文統編教材中個別傳統的經典文章被删減(比如魯迅的作品),引入一些未經證實的外國名人故事,插圖中也出現過崇洋媚外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