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退出國際排名,事出有因
http://www.CRNTT.com   2022-05-18 17:59:58


 
  但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上說,各種排名和指標實在是省事之極。有了排名,就可以分出個三六九等,可以解決非常多的事——比如,資源怎麼分配,工作怎麼評價,晉升怎麼公平,管理者可以非常舒服。

指標泛濫

  這幾年,“雙一流”大學建設,其最重要的杠杆還是要依靠各種指標。教育部要對各個高校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價,也得依靠專業評估、學科評估、教學評估等等。評估指標怎麼設定,實在是一件極其傷腦筋的事。

  總體上來說,現在的指標傾向於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相混合,盡量接近客觀公正。學校和院系的管理者,如果想省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按照教育部的評估指標開展工作,缺什麼補什麼。

  課題項目、論文、國際交流、人才符號、教學成果獎,只要去努力,總是可以有所收獲的。

  要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就明碼標價,課題、文章、獎勵等都可以明碼標價。沒辦法明碼標價的,也可以設定激勵措施。比如,為了加強國際交流,明確出國訪問作為職稱評審的前置條件;招聘人才時,把有留學背景的國際化人才置於重要地位——有些單位還形成了潛規則,“土鱉”不要,只要海外精英。

  當前,指標管理方法已經主導了學術機制,幾乎每一個學術工作,都是圍繞指標開展的。申請課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有開展研究的條件,而是為了能够獲得經費金額、項目數、項目等級等量化指標。

  於是乎,每次到了課題申報和評審環節,找(潛在)評委打招呼是少不了的——甚至學校科研管理部門和院系領導比老師還著急。

  發表論文也不是學術工作自然而然的結果,論文的數量、等級和引用率,都是指標,能發出來就是王道。因此,為了發表一篇論文,不管論文有沒有想法,有沒有創新,但得使勁雕琢,甚至於找找期刊編輯的關系,也是必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