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退出國際排名,事出有因
http://www.CRNTT.com   2022-05-18 17:59:58


 
  尤為重要的是,其實很多大學評價就不是依靠客觀指標,因為那些客觀指標極其有限,沒辦法全面評估一個大學的綜合實力,故而要增加一些主觀指標。

  比如,學術創新如何,不單單是看那些已經產生效果的理論和技術成果,還得依靠同行來評價這些成果到底有多大;學生培養質量如何,總不能依靠少數幾個傑出校友來證明學校的學生培養質量好,主要還得依靠雇主聲譽調查;至於說社會服務,那就更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事,也得通過一些主觀設定的指標來衡量。

  實踐當中,一些主要依靠客觀指標來評價大學綜合水平的排名,就受到不少詬病。

  舉例而言,辦學資源(比如學校的財務情況、實驗設備與平台、師資力量等)多的學校,理論上其學術水平和教育水平就高。但這并不絕對,要是有錢就能把學校辦好,那還要學術底蘊、學術傳承等幹嘛?

  一些辦學資源匱乏的大學,反而能够把學校辦得有聲有色;但一些靠錢砸出來的新興大學,表面上排名很高,將很多人主觀上認為的傑出大學甩得遠遠的,這到底“科不科學”,本來就是科學孜孜不倦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學功能如此繁雜,很多東西就不能量化。比方說,北大在中國近代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對國家和社會的思想影響,至今還是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可以匹敵,這種歷史聲譽和社會服務水平,不是完成了多少項目、依靠聲譽調查可以量化得出來的。

  同理,人大的學校和學科的定位就是和新中國的發展緊密相聯,這一定位所導致的學校綜合面貌,其實很難靠所謂的指標去衡量。

  在這個意義上說,“指標”和量化思維在大學和學術評價上,本來就存在突出的矛盾。這一點,幾乎所有大學管理者和學術從業者,都清楚無比。一個正常的學校和學者,肯定不會把各類排名視作大學履責的指揮棒,頂多就是個參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