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知網“搬運”知識兩頭賺 如此吃相該有個說法了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11:36


 
  平心而論,知網的存在的確為文獻檢索提供了便利,其應該獲得相應的收益和回報,但前提是其文獻來源要合法,相關回報要合理、適度。在我國版權法規日益完善的當下,知網從學術期刊、高校獲取論文的方式已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而由無數人的科研成果組成的數據庫產生的利益,在分配機制上也不能有失公平。

  就此,有專家建議學術期刊、高校等應聯合起來,跟包括知網在內的數據庫運營者談判,達成符合現實狀況的文獻收錄、數據庫使用條約;也有人認為,學術電子資源既具有商品性又關乎國家的教育和文化發展、關乎我國在國際上的學術話語權,不應完全由市場運作,而要有相關政府部門參與監督和管理。

  知網的問題是長時間形成的,解決起來也需要一個過程。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長期如此”不應被視為“本該如此”和天經地義。取消訂閱知網數據庫背後,頗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無奈,少數機構的用腳投票也顯得勢單力薄。所以,更關鍵的問題是,要找到更長治久安的、更徹底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去撼動知網在學術資源領域的“霸主”地位,而不是放任扯皮、翻臉、糾紛不時發生,然後便沒了下文。(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羅筱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