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翻閱《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話,就不難發現,無論是中秋購物禮券,還是月餅券,須納入職工收入繳納個稅,都不是什麼新稅收政策。可是,就是這“老掉牙”的政策,不但遭到網友們的一片質疑,媒體也是猛批其合理性。然而公眾的怨氣,也許根源不在稅收制度本身,而是隱匿在類似“月餅稅”背後的焦慮感。
現實生活中,稅務部門常常對工薪階層“死盯”不放,卻放任或忽視那些富人們的“灰色收入”,包括官員“不明”財產收入,不但出現了征管體系的“漏洞”和“管湧”,難以體現稅收的公平與正義,而且還打擊公民的納稅積極性,加劇社會階層的斷裂。中國富人不僅是逃稅的主力軍,也是稅收負擔最輕的一個群體。
稅負轉換國民福利遲緩,使廣大納稅人只有“痛感”。俗話講,“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羊毛”拔得很順溜,但是都去了哪裡?可以想象,在沒有從稅收體制中獲益的背景下,納稅人哪會有主動繳稅的動力呢?在西方發達國家,徵稅問民早已成為政府的自覺行動。無論徵收一個新稅種,還是變更一下稅負,包括任何徵稅活動,都要征得民眾的同意。無代表,不納稅;代表不同意,不能隨便徵稅。
顯然,要打消公眾的稅收焦慮,不僅要完善現有征管體系,加快官員財產申報的步伐,強化高收入群體監管,而且還應在稅款使用上變得公開透明,加快稅負轉換國民福利步伐。(時間:8月29日 來源:武漢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