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關艙限時起飛能否破解航班延誤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7 20:43:41  


 
  但是,規定並非沒有可以商榷完善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即便以關艙來計算離港時間,也該以撤掉輪擋的時間來計算,而不是還有的國家是按照實際起飛時間來計算。目前的離港統計並非沒有向更科學人性化方面改進之處。

  而從關艙到起飛,也不是航空公司可以單獨決定的。比如雖然是民眾最反感的籠而統之的“天氣原因”,但很多時候這也確是實情。如果出發地、目的地以及沿途有任何不適合飛行的極端惡劣天氣影響,別說30分鐘,就是延誤3小時,也是沒法的事情。畢竟安全第一,出行方式並非唯一,這一點,消費者並非不能理解。

  民眾之所以對“天氣原因”深惡痛絕,很多時候只是因為長期壟斷下一些航空公司的那副不可一世的霸氣嘴臉。事前沒有提前盡到告知義務,事後還是一副十分不耐煩的惡劣態度,只會以“天氣原因”來推諉敷衍。長此以往,即便真的是因為天氣原因,民眾也早已耗盡了相關的理性和耐心。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說到底,還是要航空公司轉變服務理念,以人為本,人性化對待每一位乘客。這樣,即便因為客觀條件限制,導致旅客行程受阻,航班晚點,只要航空公司盡了“准點起飛”的最大努力,並完善了相關理賠處置議案,那麼,晚點並非不能容忍。畢竟,航班延誤是個世界性難題,國外航空公司正點率也只有八成左右。

  現在要做的,其實是如何完善契合實際的航班統計辦法,如何讓消費者權益得到最大的尊重。比如早在2004年就有媒體報道,當時的新航班統計辦法就對航班正點作出解釋:正常航班就是按准點關艙,並在關門後15分鐘內正常起飛的航班。也就說嗎,現在這個因應民意的30分鐘限時起飛,與幾年前相比都還算退步了呢。可見,現實阻力還是不能忽視的。

  現在退而求其次,都未必能遂願。衛生部前不久還規定,醫院掛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呢。結果如何,還不是一條美麗的沒法兌現的支票。不但沒能完全落實,反而加劇了民眾不切實際的期待。上面下一個不能完成的指令,下面肯定完不成,這樣豈不是加劇了本意是想緩解的那個矛盾?

  所以,一切還是要立足實際。重視民意我們當然歡迎,但是不能以可能導致安全隱患或根本沒有多少可操作性的行政指令來忽悠。(時間:8月16日 來源:華聲在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