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面禁食野味,也要幫一把必須轉型的養殖戶
http://www.CRNTT.com   2020-03-11 18:34:20


  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成為法律,大得人心。在社會各界一致為《決定》叫好的同時,公衆也關注一個問題:原本野生、現在卻普遍存在的人工養殖動物,到底哪些還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相關從業者能否找到新飯碗?

  按照最高立法機構通過的決定,凡未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禁止食用。關於“目錄”明細,農業農村部表示,正按照新要求加強溝通協調,爭取盡快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農業農村部也要求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將明確水生野生動物範圍。根據最新消息,甲魚、烏龜和牛蛙已經排除。

  民衆關心這個問題,當然不是仍想“貪食”,而是因為相關養殖戶遍布南北各地。依據2017年中國工程院發布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已超5206億元,其中食用動物產業創造產值約1250億元;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其中食用動物產業從業人數達626.34萬。這麼大的規模,涉及這麼多人的生計,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尤其是,一些養殖戶、從業者還是貧困地區的貧困戶。近年來,一些貧困地區把特種養殖當作脫貧產業。如某地一家竹鼠合作社,就帶動了400餘貧困戶。據了解,僅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產業,西部某省至少有6000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是必須不折不扣執行的法律。相關養殖戶如何順利轉型,如何不讓從業者生計受到影響,則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

  當務之急,當然是盡早明確“目錄”和範圍。甲魚、牛蛙等可以繼續養殖食用,相關養殖戶就吃了一顆定心丸。其他的,則仍在等“目錄”,比如那家竹鼠合作社,目前存欄6000多只竹鼠,每天還得喂飼料,如果不能交易,直接損失就是上百萬元。

  所以,早一日明確“目錄”,就意味著養殖戶能早一日采取對策,減少損失。不過,即便等來“目錄”,多數從業者肯定不能再幹老營生了,轉型勢所必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