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面禁食野味,也要幫一把必須轉型的養殖戶
http://www.CRNTT.com   2020-03-11 18:34:20


 
  事實上,最高立法機構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指出,決定的出台實施,“可能會給部分飼養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

  但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只是一關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對相關養殖戶沒有補償,也還沒有幫助他們轉型的措施。前述那位合作社負責人說,自己想把竹鼠養殖場改建為養豬場,卻面臨資金、證件辦理等難題。

  因此,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應該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提醒,盡早調研,盡快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幫助數量龐大的相關養殖戶、從業者,尤其是其中的貧困戶。

  一是摸清底數。本地特種養殖產業到底規模有多大?養殖存量有多大?有多少人從業,其中貧困人口有多少?是否主要靠特種養殖脫貧?已經脫貧的是否會因此返貧……深入調研,心中有“數”,才能政策對頭。

  二是幫助轉型。很顯然,縱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出台,最終能進入“目錄”的在養野生動物將是極少數。那麼,數量巨大的在養動物該如何處理?能否與養殖戶共同商討,拿出可行的產業替代方案?比如,原來養野豬的貧困戶,有沒有可能改養家豬?能否允許相關養殖戶延期還貸?

  三是協助轉業。一些抗風險能力弱的貧困戶,原來養殖的動物“不能吃”了,自己很可能也跟著“沒飯吃”了。因此,要加快發展好扶貧產業,吸納更多從原有養殖產業遷移出來的貧困勞動力。另外,擴大貧困地區勞務輸出,進行技能培訓,也是幫助相關養殖戶轉行的一條途徑。

  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是要主動作為。尤其是幫助貧困戶找到新飯碗,不僅事關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也是防止野生動物養殖變成“地下產業”的大事。(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張典標、王若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