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別離,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不論田家英還是董邊,都恪守“約法三章”中的第三章:“不能因日後分開工作而感情破裂。”
在那些日子裡,田家英曾到晉綏解放區靜樂縣參加土改工作團。他在汾河流域一個很偏僻的村子裡,住了半年。後來,他又到了晉察冀解放區。每到夜晚,土改中那些火熱的場面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翻騰著。他居然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反映土改運動的長詩《不吞兒》。如他在《〈不吞兒〉校後記》中所言:
“每天夜裡在煤油燈下,寫四五十行,二十來天的時間,居然寫成了這‘上部’和‘下部’的三節……”
他的這首長詩,帶有濃烈的陝北民歌信天游色彩和鄉土氣息,受到了詩人蕭三的贊許。他愛詩——這後來又成了他和毛澤東的共同點。
1948年,已處於全國勝利的前夜。5月,中共中央移至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田家英也隨中央到了那裡。
1948年12月,有一批在東北工作的幹部要前往西柏坡,路過冀東。組織上考慮到董邊和田家英已三年未見,讓她搭上大卡車,和那批幹部一起前往西柏坡。
她興衝衝來到了平山縣西柏坡,以為能夠見到久別的丈夫。可是,田家英竟不在那裡——他到東北去了!
董邊被安排在東柏坡住下來。她的住處離陳伯達住處很近。她聽說,陳伯達已“換”了“兩任”夫人,正在物色“第三任”夫人:他和諸有仁離異之後,與餘文菲結合。此時,又與餘文菲離異了……董邊和諸有仁、餘文菲都認識,對於陳伯達喜新厭舊的生活作風很看不慣。
到了東柏坡之後,鄧穎超大姐把董邊安排到中央婦委工作。當時,正忙於籌備召開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董邊參加了編書小組編了十二本書。從此,董邊一直做婦女工作。
大約過了半個月的樣子,一天,兩個二十幾歲的男青年一起走入董邊所住的院子裡。前邊的一個見到董邊,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喊了一聲:“師娘好!”
董邊從未有過“師娘”的稱呼,頓時漲紅了臉,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見到後面那位在哈哈大笑,才明白了幾分——後面那位正是田家英!
經田家英解釋原委,董邊才清楚是怎麼回事:原來,田家英被調到毛澤東身邊工作,先是擔任毛澤東長子毛岸英的教師,後來成為毛澤東的秘書。剛才向董邊鞠躬的,便是毛岸英。
毛岸英是在1936年經中共上海地下組織安排,送到蘇聯學習的,直到1946年才回國。由於在蘇聯多年,他連漢語都講不好。毛澤東請一位教師來教毛岸英,教語文、教歷史。他選中了田家英。從此,田家英來到毛澤東身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