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五中全會前瞻:勾勒未來五年社會民生發展圖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8 17:39:05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開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五中全會將集中討論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勾勒出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由此牽動著社會各界的期盼目光。

  《瞭望》新聞周刊報道,此前的9月16日,胡錦濤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的致辭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長”的概念。這一包含“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是否會如某些觀察家的預測,被寫入“十二五”規劃,也頗為引人注目。

  另據悉,此次全會還可能涉及一些人事變動事項。“比如根據《黨章》,中央委員的遞補等人事變動,要根據條件和需要,須召開全會決定,等等。”中央黨校黨建專家葉篤初教授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

  “十二五”具有決定性意義

  9月28日的政治局會議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正如高層判斷的那樣,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社會制度轉型’和始於1978年迄今仍在攻堅的‘經濟體制轉型’之後,當今中國正面臨著‘第三波歷史性大轉型’。此次轉型將是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在內的‘全方位發展模式’的轉型”。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常修澤認為,“它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強調當前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可以‘大有作為’,就是要求不能按部就班、不疼不癢地做事,而是要抓住機遇幹大事,集中精力解決改革開放中戰略性的關乎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重大問題”,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教授說,“比如經濟方面的‘調結構’、社會發展中補足‘民生短板’等問題”。

  “中國應緊緊抓住歷史給予的機會,將發達國家一兩個世紀的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過程濃縮到同一個時代,從而形成與發達國家迥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常修澤說。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央要求“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須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從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2020年完成這個目標,目前已經‘賽程過半’”,劉春說,“‘中後程’往往具有決定性意義。而‘十二五’期間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後程’,是承上啟下地解決關鍵性問題、作出決定性貢獻的重要時段。‘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性由此更為凸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