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模式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2 14:48:53  


貫徹“走出去”戰略,中國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系。
  中評社訊╱題: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模式選擇 作者:李計廣(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博士、研究人員
  
  •中國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基於甚麽背景?
  •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哪些模式?
  •誰來主導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設?

  中國構建境外經貿合作區的背景

  2006年11月26日,中國在境外掛牌的首個經濟貿易合作區海爾-魯巴經濟區在巴基斯坦正式建立,自此拉開了中國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序幕。

  中國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主要是基於以下背景:

  一是中國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以期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政策的引導和企業的努力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成績突出。2006年1-9月份,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40.6億美元,同比增長175.7%。2005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9.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8%。然而,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遭遇到了諸多的困難:企業實力有限從而面臨融資方面的困難,一些發展中國家投資環境較差、投資風險高,缺乏信息搜集的渠道,缺乏行業指導和規劃從而使企業各自為戰,由於對東道國不瞭解、可行性研究不夠深入、合作夥伴選擇不當、經營環境變化等原因導致企業投資成功率低,等等。因此,中國通過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能夠實現資本的集中、服務的集中、人才的集中、信息的集中,推動中國企業更成功地走出去。

  二是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三大貿易體,並有望在未來的五年內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與此相伴的是貿易摩擦的增多。1979年至2001年共有498件針對中國的案件,2002年至2006年6月即有279件,反映了入世後國外對中國的貿易救濟措施增多。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加強了對華貿易救濟措施的力度,排名前兩位的分別為印度和土耳其,前十位中也以發展中國家居多。從對華採取貿易救濟措施的前幾位國家(地區)來看,中國大多擁有順差,尤其是對美國和歐盟,這也為這些國家(地區)對華實施貿易救濟措施提供了藉口和談判的籌碼。在此背景下,中國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希望能夠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規避貿易制裁,同時也能夠帶動出口的增長。
  
  對於境外經貿合作區,現在還僅是一個總體的概念,沒有固定的模式。從功能上進行區分,主要有以下幾種:工業園區(市場尋求型)、出口加工區(出口導向型)、科技園區(技術研發型)、境外資源開發合作園區(資源開髮型)、自由貿易區(綜合型)。從運作模式上則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政府主建還是企業主建?如何選擇國別地區?如何確定地點?如何選擇產業?

  按功能劃分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模式

  一、境外工業園區(當地市場尋求型)

  中國境外工業園區是指由中國政府、東道國政府或中、外企業在東道國建立的,為實現既定的工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對於中國而言,此類工業園區主要有以下幾項功能:

  1,是產業的轉移。在國民經濟結構加快調整步伐,部分產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國內市場飽和,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有必要將國內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出去。例如,對於紡織服裝、機械、輕工、家用電器等產業,國內市場飽和,產品積壓,價格下跌,競爭比較激烈,但技術比較成熟,所以應鼓勵往外進行轉移。

  2,是規避東道國市場的貿易壁壘,以投資替代貿易。入世以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加強了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措施,對中國企業向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增添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在東道國進行投資,不僅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也能夠帶動中國自身的出口,從而有效地規避東道國的貿易壁壘。另外,由於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為外商投資企業的加工貿易出口,出口市場多元化的目標難以自主實現。通過投資的方式帶動貿易,以投資的市場多元化帶動出口的市場多元化也是一條可行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