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新型坦克專為城市戰設計 性能不突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9 11:33:59  


 
  性能簡介

  雖然已經“公開展示”,但防衛省對於新型主戰坦克的相關性能的介紹卻十分“簡略”。在此,筆者只能通過日方公布的照片和一些性能參數,對新型坦克的性能特點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根據日本防衛省公布的數據,新型坦克戰鬥全重為44噸,乘員3人,全長9.42米,全寬3.24米,全高2.30米。與90式坦克(戰鬥全重50噸,全長9.7米,寬3-4米)相比,新型主戰坦克重量更輕、長度和寬度更短,乘員人數和高度則相同,可見其結構比90式還要更緊凑些。從照片上看,新型坦克的炮塔改變了90式坦克幾乎垂直的主裝甲和不能采用模塊式裝甲的格局,采用了類似“豹”2A5的楔形主裝甲,并在炮塔正面和兩側加掛了類似“梅卡瓦”系列的模塊式附加複合裝甲。90式坦克最受爭議的“窩彈區”在新型坦克上也得到了修正,至少不像90式那樣明顯。上述措施都能够有效提高坦克的防護性能,尤其是在炮塔兩側加掛附加複合裝甲,更使新型坦克的炮塔側面防護能力相比90式有明顯提高。

  此外,新型坦克也十分重視對履帶的防護,側裙板幾乎將負重輪完全蓋住。不過,我們依然可以看出新型坦克只有5對負重輪,這是第三代坦克出現以來第一種只有5對負重輪的主戰坦克。在長寬和負重輪數量方面,新型坦克又回到了戰後日本第二代坦克——74式的水平(74式坦克全長9.41米,全寬3.18米,5對負重輪),也是第三代坦克出現以來最“短”最“窄”的主戰坦克(第三代坦克中的“輕量級”T一72坦克,全長仍然達到了9.53米,全寬3.46米)。

  動力系統方面,日本并沒有公布新型坦克的發動機型號和功率等具體情況,只是宣稱其采用了“新型4衝程電子噴射可變噴嘴柴油機”。與90式坦克的三菱10ZG型2衝程10缸水冷直接噴射式廢氣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相比,似乎“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要高一些,相信諸如變速等控制能力也有不小的提高。畢竟十多年以來日本在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是相當快的,既然可以將“數字技術”大量應用於民用發動機領域,就完全可以將這些技術延伸到軍用發動機上。

  不過話說回來,大幅度“數字化”的發動機可靠性究竟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發動機功率方面,90式坦克的發動機為1500馬力,公路最大時速為70公裡;防衛省公布的新型坦克公路最大時速還是70公裡,重量卻比90式輕了6噸,發動機功率應當比90式小,估計為1200馬力。從74式開始,日本主戰坦克就使用液氣懸掛裝置,新型坦克自然也不例外。從現場演示的照片和視頻上看,新型坦克的液氣懸掛裝置比90式的更加先進,高度升降更加靈活。新型坦克的履帶與90式基本相同,均為雙銷履帶。

  火控系統方面,當年90式的指揮儀式火控系統憑借其可說是革命性的“自動跟蹤功能”摘得了“世界最先進火控系統”的桂冠,也是90式一度被評為“世界最先邊主戰坦克”的最主要理由。十多年過去了,已經有很多國家的坦克火控系統經過升級改進具備了類似的能力,甚至超過了90式的水平。而90式的火控系統卻因為無法升級而只能“原地踏步”(當然即使以今天的標准來衡量,90式的火控仍然是先進且“够用”的)。

  不過這些年來,日本在電子信息領域也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新型坦克“度身訂做”一套先進的火控系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新型坦克無疑會采用當今世界最流行的“獵一殲”式火控系統。從日本防衛省授權日本媒體拍攝的新型主戰坦克炮塔內部照片上看,新型坦克的人機界面十分先進,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顯示器取代了傳統的瞄准鏡和單色顯像管顯示器,各種開關也排列得簡潔而有序。這些開關大多布置在液晶顯示器旁邊,乘員不再需要像操作90式坦克那樣一邊眼睛不離瞄准鏡或很小的單色顯像管顯示器,一邊按順序摸索開關進行操作,而可以同時看到液晶顯示器的圖像和開關,從容地進行操作。友好的人機界面不僅使駕駛和操作新型坦克更加方便和舒適,也更容易為新乘員所熟練操作。在激烈的作戰中,坦克乘員的補充十分重要,且不說提供訓練有素的預備乘員,就算提供受過短期訓練的乘員也是很不錯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