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二百噸級軍用運輸機可載坦克不宜改預警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4 12:25:36  


 
  大運,中國軍事轉型的催化劑

  新中國自建國以來,因為長期奉行國土防禦作戰思想以及因為各主要國家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一直以來軍事空運發展較為緩慢,建國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空中的主力機型只有仿制的運5輕型運輸機,另一種裝備數量較多的運7。因為技術問題,直到80年代才得以定型。而另一種仿制的運載量較大的主力大型運輸機運8,在我國已算是“戰略運輸機級別”的機型了,但也是在80年代後才定型並投入量產。但是運8飛機不論是運載能力還是飛行.陛能,均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在高溫高原性能方面較差。2005年,陝飛集團公布了運9、運8x等一系列性能較為先進的戰術運輸機發展計劃之後,我國戰術運輸機發展的前景已漸漸明朗起來。

  面對新時期軍事後勤的大變革需求,世界各國紛紛把減少數量提高質量作為後勤建設的重要目標。美軍把建設高速率後勤作為壓縮後勤規模的重要前提,空中投送能力不斷得到加強,這一切都給中國軍方高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縱觀中國軍隊目前的戰略空中運輸能力還是非常薄弱的,跟美俄等國相比差得很遠,遠遠不能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從目前軍事變革潮流的發展以及我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式來看,迫切需要大規模的運輸機群來提高我軍的反應速度及機動作戰能力,因此裝備新型的、大航程、大運載量的運輸機迫在眉睫。

  另外,中國空降作戰能力目前只有空降15軍一個編制。不但遠遠滿足不了中國新軍事戰略的需求,如果要具備全球機動作戰能力,中國空降作戰部隊至少還要再增加一個軍。但就是這樣,目前中國所有的軍用運輸機加在一起的運輸能力,也僅僅是剛剛滿足一個空降軍的需要。而這還不能把武器裝備算進去,如果要給空降作戰部隊配備一定的重型火力單元,就會嚴重影響人員運輸的能力和數量。但是如果不給予空降部隊一定的重型火力配備,這些部隊在空降後很難如期完成的打擊任務。

  我國現役軍用運輸機多為國產運7、運8系列和引進的伊爾-76飛機,並逐漸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輕型、中型、重型軍用運輸機系列,但是無論是從運力上、航程還是從技術水平上都遠不能滿足空運能力的需要。戰略空運力量的嚴重不足,大大限制了我軍現代化進程和戰鬥力的提高,並已成為一個嚴重問題。因此,以研製大型軍用運輸機為突破口。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飛機,既能為我軍提供技術上具有一定繼承性且急需的現代化裝備,也符合美國。歐洲、前蘇聯以軍用運輸機起步帶動國家大型飛機產業發展的普遍做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