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長江十年禁漁,這些改變與你我相關
http://www.CRNTT.com   2021-02-27 11:08:55


 
  長江鰣魚的命運不是個例。據統計,長江流域每年的天然捕撈量已從1954年的42.7萬噸降至近年來的不足10萬噸,哪怕是較為常見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四大家魚”,其種苗發生量也已從1965年的1291億尾降至如今的十幾億尾。

  “與長江漁業資源衰退相對,20世紀50年代以來,‘四大家魚’人工繁殖陸續成功,淡水養殖業隨之快速發展,老百姓的餐桌並沒有受到影響。”長江十年禁漁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介紹,2016年到2019年間,我國淡水養殖產量都在3000萬噸上下,每年產出約500萬噸草魚、400萬噸鰱魚、近300萬噸鱅魚,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水煮魚”“剁椒魚頭”等美味佳肴——“我國14億人口年人均消費‘四大家魚’9.4公斤”。

  價廉物美的養殖魚其實離不開野生魚。

  曹文宣介紹,魚塘裡人工養殖的魚往往就是那麼幾對親魚的後代,長期近親繁殖後基因就會退化,容易生病,因此必須要有野生魚來改善其種質資源,這樣養殖魚才能長得快、長得好。“讓老百姓更長久地吃魚、吃更好的魚,就必須保護好長江這個天然的種質資源庫。”曹文宣強調。

  “我不吃魚,保護長江魚類跟我有關係嗎?”也有網友抱有這種態度。實際上,保護長江魚類不僅關乎餐桌,也關乎數億人的飲水安全。

  “生物多樣性完整,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才能發揮。長江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淨化水質。”以千島湖的“以魚治水”發展模式為例,曹文宣解釋說,“湖中的藻類等浮游生物能夠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物質,再人工適當投放一定數量的鰱魚、鱅魚來攝食這些浮游生物,如此一來,進去的時候是三類水,流出來成了一類水。”

  “我一直向朋友們呼籲,不要再吃野生魚了,讓長江喘一口氣。而且,野生魚會富集自然環境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安全性上反而不如養殖魚。”擁有600多萬微博粉絲的科普“大V”周卓誠說。

  上岸後,漁民的生計怎麼辦?

  過去幾年,為了推進十年禁漁工作,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長期奔波在長江沿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