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長江口“空城”何以野蠻生長?
http://www.CRNTT.com   2021-02-16 09:06:06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長江口大建“空城”引發關注。近年來,新華社記者多次走訪位於崇明島的綠地長島項目,在過去6年裡,該項目沿江而建,全長超10公里,占地面積超15平方公里,建設體量和樓宇高度於2016年底被認為違反“長江大保護”,並與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總體要求不符。但在此後4年裡,該項目建設仍在進行中。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綠地長島項目與崇明島的功能定位都不相符。根據上海市政府印發的《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崇明應堅持和落實“生態立島”的原則,堅決不搞大開發,綠地長島項目的建築密度高度已明顯違規。再拿《啟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來說,綠地長島所在地屬“旅遊度假用地”,但當地旅遊項目寥寥數個,商品住宅卻大規模建設,存在以旅遊度假為名,行地產開發之實的問題。

  有讀者可能心生疑問,為什麼一個項目要同時符合上海崇明和江蘇啟東兩地規劃呢?這要從崇明島的特殊區位講起,其大部分屬上海市崇明區,但有兩塊沙洲,分屬江蘇省啟東市啟隆鎮和南通市海門區海永鎮,位於崇明島北部。由於長江口泥沙淤積,這兩塊沙洲現已與崇明島連在一起,雖然行政上仍然歸江蘇管,但位置和上海更近,由此帶來管轄權上的不統一。綠地長島項目恰好位於啟隆鎮,它鑽的也正是這個空子。

  正是因為認識到行政區劃混亂帶來的問題,《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提升與北部江蘇南通的協調聯動水平,加強與海門海永鎮、啟東啟隆鎮的生態島建設協同,共同構建長江口戰略協同區”。但從現實看,所謂雙方協同並沒有在機制上落地,權責不統一帶來監管漏洞,變成了雙方都不管,地產項目得以野蠻生長。相關部門必須查清楚,到底這個項目歸誰主管,背後有無失職失責甚至腐敗問題。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早在5年前,黨中央便提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因違反生態環境保護而被拆除。但長江口的“空城”卻提示我們,還有一些這樣那樣的項目,鑽著制度空子,公然踩踏生態保護紅線。相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健全規劃落實機制,構建全覆蓋責任制度和監督制度,確保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執行到位。

  從秦嶺北麓到洞庭湖畔,從祁連山下到千島湖邊,一系列的案例提醒我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並不相悖相抵觸,而是相融相促進的。各地要從這些案例中汲取教訓,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不要因為一時之利存在僥幸心理,不要總是等被媒體曝光了才知道悔改。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扶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