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央出手救樓市 房地産業春天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6 16:08:02  


 
四、救市救不了高房價 樓市春天何時到

1、市民觀望情緒加重 樓市低迷狀况短期難改
  不得不指出,救市政策太晚,很可能效果不彰。房地産市場與股市的共性,就是投資者追漲殺跌的本能。如今,房地産商們最怕出現的情况是,當初政策越嚴,但房價越是上漲,而今政策越松,樓市越是低迷。信義房産新聞發言人朱大大也贊同此觀點,大衆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一旦房價下跌較爲明顯,將會出現一定時間的觀望期。(上海《每日經濟新聞》)

  本輪房地産宏觀調控新政調控目標直接指向交易量,但是系列新政出臺後,是否能起到促進交易量的效果,現在看來幷不樂觀。當前房地産市場的主要問題是房價過高,購房者收入低造成購買力不足。因此,救市未必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些城市救市之後首日,房屋成交量爲零,就很說明問題。而購房者的觀望情緒何時消失,何時才是房地産市場復蘇的機會。(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2、地産暴利亟待清除 救市政策未能針對根本
  如今房地産市場的冷清局面,確切地說是對前幾年地産市場“瘋狂”的理性回歸。地産商不顧自身實際能力,忘情地大肆擴張;政府到處拆遷,集中土地,利用壟斷權,拍賣土地,增加財政收入;百姓在這“如火如荼”的喧鬧景象下,拿出一輩子的積蓄,欠上一屁股的債,去買隨時可能還不上貸的天價房子。當耗盡了既有的消費能力時,當人們無力在爲高昂房價買單時,房地産市場走向蕭條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這裏不是受制于供求關係影響,而是價格杠杆發揮了根本作用。(湖南紅網)

  目前,房價虛高已經是一種社會共識。正是由于房價“虛高”,超越了老百姓的購買能力,老百姓才買不起房。這時,不解决房價虛高和老百姓購買能力有限問題,任何“救市”政策都難以起到實質性作用。在房價已經虛高的情况下,不管政府出臺什麽樣的“救市”政策,目的只能有一個,那就是讓老百姓買得起房子。而要讓老百姓能够買得起房子,從根本上說有兩種“救市”方法:一是讓虛高的房價理性回歸;二是努力增加老百姓收入,讓老百姓能够承擔得起目前已經虛高的房價。由此而言,對目前各地政府的“救市”政策作用,不能有過高估計。所以,有專家說“地方政府救房市是一種短視行爲”,更有時評家說“地方政府救樓市是螳臂當車”,因爲“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泡沫嚴重的中國房價必然下跌”,擋也擋不住,救也救不了,其結果恐怕是除了糟蹋納稅人的血汗錢外一無所獲。(江蘇《揚子晚報》)

3、救市眼光應更長遠 汲取美國金融風暴教訓
  從根本上來說,房地産業幷非擴大內需,尤其是拉動居民消費的好手段,依靠房産價格上漲造成的資産升值,來繁榮經濟,始終難逃“泡沫化”的嫌疑,美國此次的次貸危機,最直接的誘因就是美聯儲不斷加息,房市泡沫被打破之後的信貸違約所導致。中國樓市價格的高企,從房價收入比遠遠高出國際平均水準,可窺一斑。如此,地方政府救市,抬升房價,本身就是逆市場規律的行爲。另一方面,經歷了股市動蕩的打擊,以及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居民的信心(乃是指在可以想見的時間段,泡沫能够繼續維持,且繼續攀升的信心),也很難重新建立。(浙江在綫網)

  美國政府的大手筆救市之所以會遭到衆多反對的聲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政府動用來源于納稅人的財政收入去救助壟斷機構有礙社會公正,幷將因此引發更爲嚴重的“道德風險”,可能會讓金融機構對政府産生依賴效應,日後面對暴利繼續鋌而走險。(上海《每日經濟新聞》)

  指望在“房地産支柱産業”上,做奮力一搏,可無論怎麽看來,這都只是一曲吹向“房地産支柱型”經濟和“賣地財政”挽歌,徒勞無益罷了。不管如何,這個泡沫總會徹底破滅,房地産不可能一直做爲支柱産業,“賣地財政”也不能總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到了那一天,地方政府會發現,指望房地産業是活不長久的,只有優化市場環境,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才是根本應對之策。(北京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