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央出手救樓市 房地産業春天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6 16:08:02  


 
一、調控新政四劍齊發 旗幟鮮明救樓市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地方政府加入救市大軍
  全國樓市深陷觀望泥潭幾近一年,且短期內似乎無望自拔,近日,樓市重鎮長三角的兩大城市杭州和上海相繼加入救市大軍,截至目前,全國近20個大中型城市加入救援隊伍,而且,“救市”行動有進一步蔓延的迹象,從中西部地區到東部沿海和長三角,從二、三綫城市到一綫城市,到處都是地方政府忙碌的“救市”身影。(北京《證券日報》)

  10月13日晚間,杭州市政府網站公布了《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杭州市房地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包括調整購房入戶政策,放寬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購房稅收補貼,調整房地産經營性用地出讓價款支付期限,放寬建設項目開竣工期限,放寬新出讓地塊地價款支付期限和比例等,力度之大,全國罕見。這一被外界稱爲“杭州24條”的房産新政,在浙江省房博會召開的4天前出臺,“救市”意圖相當明顯。僅僅隔了一天,作爲房地産市場的“堡壘”之一的上海也發出了救市信號。根據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的决定,自10月16日起,上調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額度。儘管上海市場政府沒有明確表態,但上調公積金貸款額度的動作,也被市場視爲偏暖風向。(天津北方網)

  而在此前,南京市政府出臺了《關于保持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意見》,包括對購房者給予補貼,允許開發商緩交或分期繳納各項建設規費,取消“一房一價”制度等,被市場稱爲“南京20條”,堪稱全國各地方政府“拯救”樓市的第一個最系統、最全面的“組合拳”。(北京新華網)

  除上述城市外,重慶、武漢、廣州、瀋陽、福州、厦門等地的救市政策也各有千秋。綜合來看,這些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有不少共同點,比如加强對消費者購房需求的支持,在公積金貸款方面,延長貸款期限、降低首付比例;提供財政補貼;放寬購房入戶等。另外,加强金融部門和稅收部門對房地産業的支持,减輕房地産業的融資壓力和成本壓力。可以說,地方政府對房地産業來了個程度不一的鬆綁。而地方群起“救市”的背後,是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的持續下滑:成交量大幅减少,一些開發商的資金鏈緊綳,市場與幾年前相比,相對顯得比較低迷。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3%,環比下降0.1%,房價漲幅環比首次出現負增長。而各地交易量更是進入“冰河時期”,很多城市已不到去年同期一半的水平。顯然,樓市要不要救,這不是一項選擇題,而是已落實爲實實在在的救市行動。(北京中國經濟網)

2、調控新政“四劍齊發” 救市力度大意在“保增長”
  10月22日晚,中國官方出臺多項與房地産有關的調控政策,這些被稱爲“四劍齊發”的系列新政主要體現爲降低交易稅費、放鬆信貸對購房者的限制和加强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設,如從下月起購房契稅稅率調至1%;自2008年10月27日起,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爲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爲20%;允許地方政府可自行制定鼓勵住房消費的收費减免政策,這是自2004年中央對房地産采取從緊調控政策以來首次“鬆綁”。從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降低房地産交易稅費、支持居民購房到財政部網站發布公告,僅僅一周時間。(廣東大洋網)

  縱觀救市新政,有行動,有表態,有措施,顯然,救市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認爲,在經濟增長面臨不確定性,“保增長”成爲當前主要任務的情况下,宏觀調控部門希望通過穩定房地産市場來拉動投資。他說,此次出臺的政策力度很大,對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擴大和首付比例降低可以看作是二套房政策的修正,其操作更爲靈活。(北京《中國證券報》)

3、政策調控拐點已現 穩定樓市就能穩定經濟
  實際上,多個地方政府出臺的“救市”政策已經明顯觸到了有關政策的“紅綫”。例如,杭州“24條”規定中對“二套房貸款”政策進行了調整,但是央行對其行爲是否合法合規幷沒有回應。西安市出臺的政策明確提出開發商拿地可以將大地塊進行切分,分宗付款、分宗拿證,這明顯與國土資源部此前關于“土地招牌挂不得分期付款拿證”的規定有抵觸之處,但是國土資源部也沒有反應。上述行爲均被市場理解爲中央對地方政府對樓市“救市”行爲的“默許”。既然大氣氛允許,房地産調控新政出臺便已沒有政策壓力。(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種種迹象顯示,不僅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救市欲望,而且中央監管部門也有救樓市的潜在心理。相關人士日前表示,包括取消對二套房限制在內的“放鬆”調控政策有望11月推出。如果二套房限制“放鬆”,意味著中央不再默認地方救市,而是扛起了救市的大旗。(湖南《瀟湘晨報》)

  一般認爲,通過穩定樓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中國經濟。房地産業與50多個行業有較高關聯度,住宅建設投資通過消耗水泥、建材、鋼材等上游行業産品,對經濟的拉動係數爲1.95左右;對下游行業産品如傢具、家電等消費市場的帶動係數爲1.3-1.4。這些數據的準確性雖然有待證驗,但樓市遇挫會導致許多行業受損,應是事實。在當前內需不振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樓市上,應是必然。(北京《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