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組部鋪開民調“大手筆” 黨內民主新創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4 23:45:01  


 
一、首次民意調查啓動 評議幹部烏紗帽

1、部署首次民意調查 中組部評議幹部“動真格”
  中組部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經中央批准,中組部已委托國家統計局從2008年起每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事業單位開展組織工作滿意度民意調查,其核心在于幹部的選拔。此意味著,民調將從今年起在全國範圍內獲得其應有的名分。據新華社報道,此項調查將采用抽樣問卷的方式進行,其內容主要是:幹部群衆對組織工作、組工幹部形象、幹部選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工作的滿意程度,以及對組織工作的具體意見、建議。國家統計局設計管理司負責人稱:“對領導幹部以及政府部門的民意調查問卷,其實很早就已經設計過。但是,中組部委托還是第一次。”(上海《東方早報》)

  而且,本次“組織工作滿意度”民意調查具有前所未有的廣泛性與代表性——調查範圍將涉及中央機關、省、市、縣、鄉、村各層次的幹部和群衆8萬人;前所未有的獨立性與客觀性——委托國家統計局作爲“第三方”獨立完成。這樣的舉措,令人刮目,但深意不止于此。8個月前,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要把選人用人的評判權交給群衆。現在,中組部的“民調”,既可視作是對中央精神的落實,更釋放出這樣的信號——今後,幹部的提拔任用、官員“烏紗帽”的去留將更多體現“公議”。(北京《人民日報》)

  幷且,這種調查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從今往後每年舉行;不是在個別地方展開,而是涉及31個省區市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事業單位。儘管該民調幷非涵蓋所有幹部,僅限于社會公衆對于組織工作和組工幹部的滿意度,仍然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想像空間。(上海新民網)

2、民衆監督又添渠道 完善幹部選拔任用制度
  在一些時候一些地方,選拔誰、怎麽選、誰來評,這類“黨務工作”常常由有關部門“閉門决定”,公衆知道“結果”即可,不必公開“過程”。這就難怪“帶病提拔”、“任上腐敗”現象屢屢發生,貪官、庸官、太平官不斷出現,輿論要求幹部人事制度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現在,由中組部委托國家統計局就組織工作進行“民調”,在更高層級與更大範圍內,爲公衆表達權增加了一種渠道。(廣東南方網)

  可以想見,當民衆在選人用人環節的意見日益被吸納,當官員必須重新掂量一項决策究竟是爲了政績好看還是民心所向,個人的行爲是否失範,甚至于自己的“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是否符合公衆利益。民衆在官員前途與命運上的話語權得以擴大後,政府與官員的行爲,才能主動地向民衆的意願靠攏。而官員的“烏紗帽”究竟掌握在誰手裏,是組織工作的“要害”;對民意是否有敬畏之心,是避免權力“脫軌”的靈丹妙藥。只有從選“官”到用“官”各個環節的連續監督,才能使各級官員增强責任心、敬畏感和廉潔度。(上海《文匯報》)

3、既要唯上又要唯下 官員慨嘆做官越來越難
  從中組部“幹部滿意度民調”的舉措可知,民調、民意、公信度,已被主動納入幹部任免的標尺。網上、民間一片叫好聲中,某些官員開始發出“做官難”的感嘆:“這官越來越難做了,不僅要唯上,還得唯下。”可以看出,目前想在中國官場獲得升遷,僅靠“聽上級話、站好隊”、“聽招呼、聽指揮”、“上面怎麽說就怎麽做”,是遠遠不够的。置身官場,官員的眼光不僅要向上看,更得往下看。僅以汶川大地震爲例,一批不作爲、不盡職的四川官員被就地免職,即爲其繼任者和同行們敲響了警鐘。貴州瓮縣等地發生惡性群體事件,一些官員丟了“烏紗帽”,一大原因便是漠視民意、招致民怨。(北京中新網)

  人們注意到,無論是昆明市委書記仇和鐵腕新政的高調,還是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組織官員電視辯論的創新,打破陳規、以民爲本、尊重民意已成爲中國政壇新星們必須努力修煉的不二法門。(四川新聞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