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甕安騷亂探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3 17:38:45  


 
一、打砸搶燒近七小時 甕安騷亂震驚世人

1、禍起女中學生之死 群體事件挑釁黨委政府
  甕安,這個地處貴州省北部的小縣,以擁有中國最大的磷礦而聞名。2008年6月2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這裏。當日下午至次日淩晨,甕安縣部分民衆因對一名女學生死因鑒定結果不滿,聚集到縣政府和縣公安局,引發大規模人群聚集圍堵政府部門和少數不法分子打砸搶燒突發事件,縣公安局、縣委和縣政府大樓等多間房屋被毀,數十輛車輛被焚,百余名警察在事件中受傷,50餘名事件參與者被警方控制。這是自今年3月14日拉薩發生打砸燒事件以來又一起嚴重的騷亂事件。(北京《瞭望》)

  甕安“6.28事件”起緣于6月22日,當日該縣三中初二(六)班女學生、17歲的李樹芬被發現死于甕安西門河中。公安機關作出“自殺溺水身亡”的結論,幷要求家屬三天內火化;死者家屬對鑒定結論産生質疑,認爲孩子是被人奸殺,後被弃尸河中。家屬和死者同學多次到公安局理論,但申訴無門。6月28日16時,死者家屬邀約300余人在甕安縣城游行,最終導致了打、砸、搶、燒的群體性暴力事件。顯然,甕安“6.28事件”與拉薩“3.14事件”性質大爲不同。(香港中評網)

  當17歲女孩李樹芬的尸體被從甕安縣西門河打撈上來時,已是6月22日的淩晨3點多。此時,距她落水的時間已過了3個多小時。那一刻沒人料到,這位甕安三中初二(6)班女生的離奇死亡,在其親屬不屈不撓的執著下會演變爲一場大規模群體性事件而震驚全國。(海南《新世紀周刊》)

  在李樹芬死亡當天,法醫初步鑒定後,其家屬被告知死因爲“自殺溺水身亡”,三位現場當事人被釋放。第二天,其父李秀華提出質疑,提請再度全面尸檢,幷呈上急案偵破申請。李樹芬死後第四天,小城裏傳言四起:她的么叔李秀忠在縣公安局和民警發生衝突後,在路口被多名不明身份人員毆打,案件至今未破;其父加急申訴,要求政府“破案懲凶,以平民憤”。死後第七天,數十人高舉條幅的游行,導致了甕安縣委縣政府和公安局辦公樓被燒砸,逾萬人聚集現場。可以說,從一個初中女生的非正常死亡,到縣城震動,舉國關注,中間不過短短6天。(廣東《南方周末》)

2、民衆積怨一觸即發 當地政府危機應對失當
  甕安亂,全省有名。據瞭解,自2007年以來,甕安縣已發生多起中學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沒有一起破案。2007年12月,草橋中學女生付朝鮮就在距家不足200米的地方被奸殺,凶手至今逍遙法外,民衆對此强烈不滿。一位中年婦女說:“老百姓爲李樹芬討說法,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娃娃呀!”而在甕安縣治安混亂的背後,是黑惡勢力的猖獗。據民衆反映,甕安縣有“玉山幫”、“青龍幫”、“斧頭幫”、“菜刀幫”等大大小小十多個黑幫組織。黑幫爲患的背後,是因爲公安辦案不力,甚至有公安隊伍中的敗類爲其撑腰。(北京《瞭望》)

  由于對李樹芬的真實死因存在爭議,李家將女兒遺體一直停放在事發地點西門河大堰橋邊。西門河,這個逼仄的地方,儼然成了一個舞臺。從早到晚,聞訊而來的人群絡繹不絕。人們帶著自己生活中的不滿來看這個死因不明的女孩。他們慷慨解囊,在她的身上寄托了尋求公正的願望,拿出或多或少的錢捐給李樹芬的家屬。多位市民稱,他們聽說有人最多捐了三千。“那人對她的家屬說‘錢你拿去打官司,我們支持你到底,不打官司的話就退給我’。”捐款者包括販夫走卒,“有的農民,賣一天的菜,也沒有多少錢,十塊八塊的全部拿了出來。”一位目擊者說。(廣東《南方周末》)

  “這不是一件孤立事件,而是各種社會矛盾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71歲的老幹部、前甕安縣長徐銀芳這樣說。甕安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中,當地政府反應遲鈍,處置失機。而更值得深思的是,“群衆不和政府講真話了”。由于對李樹芬的死因存在疑問,從6月22日淩晨李樹芬被其叔李秀忠等人打撈上岸後,李家就將遺體一直停放在事發地點。受訪的多位幹部指出,有兩個時段是避免“6.28事件”發生和擴大的關鍵時段,都一一錯過。(北京《法制日報》)

  第一個時間段,6月22日到6月28日事件爆發前。在長達7天時間裏,儘管縣公安局和縣有關部門對李樹芬家屬做了一些工作,但終究沒有達到讓家屬安葬死者、防止事態擴大的目的。徐銀芳稱:“這一周,應該是政府預防‘6.28事件’發生的有利時段。”從李家停尸河邊的那天算起,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去看,由于政府或公安部門都沒有就民衆的議論和疑問給出明確的說法,也沒有通過其他傳播手段給予澄清,導致失真的傳言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不明真相的群衆相信了,義憤了,幾次出現要鬧事的迹象,但都沒有引起警覺。”徐銀芳說。

  第二個時段,6月28日16時到20時,大批群衆聚集上訪的4個小時中,無論是縣委、縣政府和縣公安局的負責人,還是黔南州委、州政府的負責人,均沒有出現在現場群衆面前。受訪的多位現場目擊者,不約而同地都說出同樣一句話:“如果縣委、縣政府和公安局哪位主要領導出面接待上訪群衆,與群衆面對面交流,當時的局面就不會失控,大規模的衝突也不會發生。”徐銀芳坦言,“信息不靈,反應遲鈍的背後,是脫離群衆,害怕群衆。”(北京新華網)

3、省委書記深刻反思 事件根源不可輕易放過
  當地政府目前認定“6.28事件”中有受黑惡勢力煽動、利用的不明真相的民衆,幷正在查處這些黑惡勢力;另一方面,當地高級官員也承認,不明真相的民衆之所以聚集起來參與衝擊政府,乃是事出有因。“6.28事件”得以初步平息的6月30日,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趕赴現場察看幷瞭解情况,在與當地群衆座談會上分析,從客觀上看,這是一起“起因簡單,但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員煽動利用,甚至是黑惡勢力人員直接插手參與的,公然向黨委、政府挑釁的群體性事件”。而從主觀上看,甕安縣委、縣政府對這一群體性事件處置不當、措施不力,最後才導致了惡性群體事件的發生。(湖南紅網)

  騷亂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導火索是女中學生的死因爭議;但背後深層次原因是當地在礦産資源開發、移民安置、建築拆遷等工作中,侵犯群衆利益的事情屢有發生。石宗源認爲,騷亂的“深層次因素”就在于,“一些社會矛盾長期積累,多種糾紛相互交織,一些沒有得到重視,一些沒有及時解决,幹群關係緊張,群衆對我們的工作還不滿意。”顯然,石宗源對6.28事件“其中必有深層次的因素”的判斷,正是一種難得的清醒和坦誠。應當正視的是,那麽多單純的民事案件,爲何偏偏這一起引發這麽大的事件?(上海《新聞晨報》)

  “6.28事件”中最動人的情節,可能就是石宗源三次向百姓道歉了。石宗源認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起事件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是遲早都會發生的”,他列舉了“侵犯群衆利益的事情屢有發生”,“一出事,就把公安機關推上第一綫”,“隨意動用警力”等等現象。石宗源直指“甕安縣委、縣政府、縣公安局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爲向社會公開發表的體制內反思,石宗源的講話沒有過分譴責不明真相的群衆,而是把黑惡勢力的插手與群衆的自發聚集分別而論,著重强調的是執政者的責任。抵達了人們可以期待的深度。因爲,每一起看似偶發的公共安全事件背後,都有值得汲取與反思的教訓。毫無疑問,正視幷且反思這些處于深層次的因素,可以讓我們重新看待甕安事件發生的原因,也必將有益于避免下一個“甕安事件”。(廣東《南方人物周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