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華南虎照終現形 造假獲罪不能僅只周正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2 20:38:20  


 
二、揭示社會監督力量 網絡民意不可欺

1、“集體打假”迅速升級 公衆監督政府典型範例
  毋庸置疑,從2007年年底延續至今的“陝西華南虎照事件”,已經成爲公衆監督政府的典型範例。互聯網上、媒體平臺上,掀起了一場場誓讓“周老虎”現形的人民戰爭。(上海《每日經濟新聞》)

  回顧一下“周老虎”事件的歷程會發現:從最初的草率鑒定,到陝西省林業廳草率召開新聞發布會;從起初對媒體和公衆采取信息公開的“拖”字訣,到受到社會輿論强烈質疑後,漠視公衆的知情權,在媒體的持續追問下,又念起了“默”字訣……直到硬生生將一個涉嫌詐騙的普通案件,一步步演變成舉國關注的公共事件。而“周老虎”事件之所以能够峰迴路轉,漸漸由撲朔迷離變得越來越清晰,這完全是强大民意推動的結果。(北京《新京報》)

  在公共管理部門沒有給出一個權威說法的時候,一批有探索精神的公衆對真相的不懈探究與追問,與某些相關部門的緘默不語、閃爍其詞形成鮮明對比。而且每當“周老虎”遭到公衆質疑時,便有公權部門出來力挺,同樣,每當有公權部門出面力挺“周老虎”時,公衆質疑的聲音則變得越來越强烈。由此可見,“周老虎”事件的演變過程,完全是一個民意與某些當事“官意”博弈的過程,幷逐漸演變成公共知情權自我捍衛的馬拉松長跑。(山東《齊魯晚報》)

2、揭穿“周老虎”假虎皮 網絡媒體彰顯强大力量
  其實,這場鬧劇以這樣的方式收場,其實只是早晚的事情。在6月29日政府新聞發布會之前,已有多方面的專業人士認定虎照系造假。人們之所以盯住虎照真僞不放,其意不止是一個農民和一張照片,而是政府如何對待民意,如何揭開蓋子,如何處理造假牟利後面的利益鏈,這才是許多人質問不休的根本原因和動力所在。(江蘇新華報業網)

  縱觀9個月打假虎的歷程,“周老虎”的節節敗退,其實也正是民意的步步勝利。在那一段“天天有新發現、天天有新證據”的日子裏,網友的力量讓人驚嘆。各大門戶網站和論壇對“虎照”事件的跟踪堪稱“實時播報”,幾乎任何訊息都能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發布,從“虎照”開始在網上流傳,到各行各業的網友據理分析,再到11月16日網民公布疑爲“虎照”原型的老虎年畫,可以說,真相已經浮出水面。衆多網評聲言,“就是要還社會一個公道,還社會一個清潔”;就是“要還公衆一個真相,還公衆的知情權”。正因爲這樣的堅持,“周老虎”的假虎皮才被最終揭穿。(河南大河網)

3、網絡民意不可輕忽 權力已然無法一手遮天
  一個本來可以很輕易識破的謊言,之所以鬧得如此複雜,不僅花費了大量寶貴的公共資源,而且占用了社會輿論的有限空間,關鍵就在于某些公權部門和公職人員在其中不斷地發揮著負面作用。民間自發組織的“打虎行動”之日益升溫,恰好與地方政府、公權力的不作爲乃至是亂作爲成正比。“打虎行動”到最後,實際演變成爲以“打虎”爲突破口,要求監督公權力、監督地方政府行爲,要求問責行政不作爲乃至是亂作爲。(北京千龍新聞網)

  可以說,“周老虎”已經成爲一個代表著公衆底綫、社會公信力底綫的符號,其在公衆知情權與社會公信力層面的意義,已遠遠大于“虎照”真假本身。它給我們最大的啓示是:在互聯網時代,民智不可欺,網意(民意)不可違,理當成爲各級政府的行政共識。權力通吃一切、權力一手遮天的時代漸行漸遠。“周老虎”的失敗,生動地說明了在網絡民意的監督之下,作假是多麽艱難,後果又是多麽嚴重。(山東大衆網)

  從陝西省行政機關內部來看,“周老虎”之所以席捲全國幷延續至今,與他們對網絡民意的忽視有著極大干係。若“陝西有關部門”在“周老虎”之後學會重視網絡輿情,這倒不失爲一個善莫大焉的好消息。(北京《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