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實現千年奔月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7 08:12:46  



二、揭開神秘面紗 中國航天進入直播時代

1、旅游熱加現場直播 中國航天揭開神秘面紗
  與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一樣,“嫦娥”繞月探測工程在中國普通民衆中又一次掀起了“航天熱”,航天旅游熱也由此興起。隨著“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臨近,中國航天正揭開昔日神秘的面紗,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出現在公衆面前。1000多名對中國航天滿懷好奇的普通觀衆,就在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3號發射架2500米的地方,現場觀看“嫦娥奔月”的壯觀場景。(山東大衆網)

  對于更多無法到現場看發射的公衆來說,日益成爲常態的重大發射直播,無疑將可以滿足他們的部分需求。中央電視臺的吳斌說,“中國的航天發射已逐漸進入‘直播時代’。爲了讓觀衆更全面直觀地瞭解發射,我們這次架設了幾十個機位。”(北京CCTV網)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參與航天活動報道的新華社記者王建民稱,“中國的航天發射越來越公開透明了。”過去發射衛星等航天活動一般只發幾張照片和幾條乾巴巴的消息,但從神舟四號開始,報道變得越來越豐富了。(廣州大洋網)

2、高度透明昭示自信 對待航天心態務實平和
  前來觀摩“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來賓中,有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的航天專家。這是中國航天發射首次邀請外國來賓現場觀摩。(法新社)

  “我們航天領域的對外開放,有時透明到了連外國人都吃驚的程度。” “嫦娥一號”衛星總指揮、總設計師葉培建說。有一次,他帶著美國航天局的一名高級官員參觀中國的衛星製造車間。參觀結束,這名官員有點疑惑地問,你們的衛星真的是這裏製造的嗎?葉培建說,“我們的車間如此簡陋,人家都不相信這裏能製造衛星。但衛星的確是在這裏製造的。是什麽樣就是什麽樣,我們沒有必要遮遮掩掩。”(河南中原新聞網)

  無論是航天系統高級官員,還是年輕一代航天專家,他們在談到中國航天的成就和不足時,全都是有一說一、實事求是。研製生産水平與質量有待提高、基礎能力與創新能力不足、航天産業化程度低、管理機制尚不能適應航天發展需要……對于中國航天存在的問題,他們毫不隱晦。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稱,“航天是高投入的事業,應該讓民衆知道我們的真實情况。以平靜的心態看待中國的航天,因爲這畢竟是充滿風險的事業。與航天强國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多差距。”(北京人民網)

3、科技實力極大躍進 中國已具航天競爭能力
  從科學技術發展的實際需要看,中國亦有必要展開宇宙探索工程。資料顯示,目前在太空運行的約800顆衛星中,美國占了一半以上,中國只有34顆。中國導航定位系統用的是美國的系統,中國所有的火箭、飛機、輪船、汽車甚至包括個人,美國的系統都可以監控。這就是爲什麽官方要特別强調,探月工程是一項自主創新的高新科技工程。它的實施將爲中國深太空探測活動的開展奠定技術基礎。(香港《明報》)

  “嫦娥一號”成功升空之後,美國主流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和評價,稱“嫦娥”衛星的成功發射展示了中國迅猛提升的科技實力,幷通過在太空事業上取得的成就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例如,《紐約時報》的報道指出,近年來,中國開展太空項目的雄心壯志和迅猛提升的科技實力引來了全球注目的眼光。彭博新聞社報道說,中國發射的探月衛星展現出中國在高科技方面的拓展雄心,這其中就包括打造自己研製的航天承載器。中國證明自己有能力發射商業衛星,以此可以與歐洲、美國、俄羅斯等展開競爭。(北京中新網)

  布魯塞爾歐盟總部主管航天政策的官員提特蓋特在接受專訪時也稱:“中國航天技術發展之快令人印象深刻”,“這一發展速度超過了歐洲。”他認爲,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進步從長遠來講將爲中國帶來“聲譽”和“遠期效益”,尤其是在未來,中國民衆將從更多的民用技術中獲益。另外,這還證明和提高了中國在這個領域科技的可靠性,這將會爲未來的國際合作打下基礎。(北京《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