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政治對話與協商是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前景的根本途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14:19:47


 
  兩岸都應以積極務實的態度正視
  政治對話與協商的問題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處在關鍵時刻,大陸方面及時地提出,把“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三大政治議題,作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的方向與突破口,並擺上大陸對台工作議事日程。這充分體現了大陸方面對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極大誠意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因而備受各方肯定與好評,也引發了海峽兩岸各界人士討論兩岸政治問題的興趣,要求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呼聲四起,甚至要求馬英九當局恢復《國統綱領》、推動兩岸和平統一之聲也驟然增多。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由於馬英九連任後仍然回避兩岸政治問題、消積對待政治對話協商與談判,因而飽受各方的批評,甚至還相當尖銳。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馬英九先生在第二任期後,公開反對兩岸政治對話,反對台商到平潭投資,馬英九稱,到平潭投資就是支持中國大陸‘一國兩制’。以台灣領導人身份,發表這種講話是非常不必要的。事實上,不願意做,你可以保持沉默,公開反對是會傷到兩岸關係的。公開反對政治對話已經傷害到兩岸政治互信”;“政治對話絕對是有益無害的”,“如果沒有兩岸政治對話,一些小事情就可能破壞兩岸政治互信”,“我想不通,馬英九先生為什麼不願意兩岸政治對話”[9]。台大石之瑜教授指出,“三通後,台灣政情急轉直下,馬英九對於兩岸政治接觸避之唯恐不及”;“在2012年連任之後,他的立場又從‘不政’退化到‘防政’,任何可能影射兩岸政治談判的蛛絲馬跡,他都要加以澄清,甚或反對”[10]。一位專欄評論員指出,“馬英九自連任以來,兩岸關係進入了‘深水區’,但馬當局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卻裹足不前,優柔寡斷,特別涉及到政治議題上,是望而卻步,不提、不碰、不談,甚至談‘政’色變,使兩岸關係雖處在‘深水區’,卻無新突破、新發展”[11]。

  上述言論反映了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兩岸各界人士對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焦慮與開啟兩岸對話協商談判的高度期待。台灣《聯合報》的社評指出:後ECFA時代兩岸關係無可避免地從“淺水區”朝著“深水區”方向發展,馬英九如果繼續沿用過去站在“岸邊”或“淺水區”的方式,處理“深水區”的問題,已行不通[12]。《聯合報》的這一分析很有見第,點出了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亦即在ECFA進入後續商談階段,兩岸己經無法回避政治上的分歧問題。一位瞭解兩岸兩會商談內情的人士曾公開撰文感慨地指出,在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兩岸政治分歧對兩岸各個領域交流與合作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制約作用。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商簽兩岸投保協議,歷時兩年多,兩岸兩會經過多次磋商才最終達成,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兩岸在政治體制、法律制度、司法程式等政治層面存在明顯差異[13]。凡此都表明,兩岸如果不能及早就政治層面的問題進行對話協商,不要說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很可能成為一句空話,恐怕連ECFA後續階段的商談也不易順利地進行。正是基於此,台灣很多媒體和有識士呼籲馬英九當局應“展現決心,引領民意,及早開始兩岸政治對話,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前邁進”。《中國時報》還情真意切坦承地向馬英九提出建言指出:如果馬英九真正對兩岸的政治對話、政治談判的必要性想清楚,認定此一政策是對台灣有利,那就必須以推動ECFA的勇氣,動員“政府”,發動精英去引導民意,影響民意,專注精力和資源,促其實現,以安民心,以化對立。萬萬不可半途而廢,既失民心,又傷兩岸。切忌以“兩黨政治對話”為誘耳,換起某些政治利益,而沒有真誠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後續行動[14]。

  總之,我們應當看到,期待兩岸的政治關係能夠有所創新與突破,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深化、不斷向前邁進,已成為今天海峽兩岸的主流民意。兩岸執政當局特別是台灣方面應當認清兩岸關係發展的大趨勢,把握大方向和民意走向,放開手腳,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戰略思維,正視兩岸政治分歧問題,齊心協力地共同努力推進政治對話與協商,突破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瓶頸,攜手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破解政治難題開啟兩岸政治對話、
  協商與談判,應從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著手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自從大陸方面正式提出把“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作為大陸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台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議事日程以來,談論政治議題已成為關心兩岸問題的各界人士的熱門話題,盡早開啟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兩岸雙方都應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出現的新形勢,抓住難得的歷史新機遇,以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為突破口,邁出兩岸政治對話協商關鍵性的一步,乘勢打破兩岸政治關係僵持的局面。

  為甚麼要以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作為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的切入點呢?這是因為:

  第一、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兩岸協商談判,解決政治分歧問題的基本前提。兩岸之間所存在的各種重大政治分歧,至今還無法解決,基本上都是肇因於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如果兩岸跨不出結束敵對狀態這一步,無論是對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還是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涉外事務,抑或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恐怕都是難以往下進行。從根本上說,協商解決以上問題是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一種自然延續。如果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之下,又如何對兩岸的下一步、對兩岸的未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第二、只有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兩岸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堅實的政治互信。台灣《旺報》創辦人蔡衍明先生有一句名言,“沒有徹底和平,兩岸就無法建立更進一步的互信”[15],我非常贊同這一看法。兩岸敵對狀態不能結束就不可能有兩岸的“徹底和平”。正是因為兩岸敵對狀態的存在,今天兩岸關係雖然已經進入了和平發展階段,但是,兩岸還是走不出冷戰的陰影。兩岸之間仍充斥著很多舊的甚至是敵對的思維,長期籠罩在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心中的種種疑慮與不信任感,甚至是敵對的情緒也未從根本上消除。更為嚴重的是,兩岸軍事上的對峙依然—直存在。—方面,台灣仍以大陸為唯一的假想敵,向美國大量地購買先進武器。另一方面,大陸對“台獨”分裂勢力鋌而走險的武力防備也不敢鬆懈。在這種情形之下,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事實上還是相當脆弱,兩岸的和平也沒有制度上、法律上的保障。所有這些,都是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人士,不斷呼籲要應儘早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訂和平協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兩岸只有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宣佈結束敵對狀態,才能建立起可長可久的和平保障機制,才能實現兩岸關係的完全正常化,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才能牢固確立,兩岸政治對話協,不僅可以開啟,而且一定能夠可以順利有效地進行。

  第三、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以有效地排除外部勢力插手台灣問題、干涉中國的內政。本來台灣問題是屬於中國內部的事務,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情,不容外國勢力干涉、插手。但是,由於兩岸仍處於敵對的內戰狀態之下,台灣方面包括有相當一部分民眾在內,因為擔心大陸方面會以武力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於是支持當局花大筆的經費購美國的武器,加強所謂的“台灣的防禦”。這種做法既耗費了台灣巨大的財力,更給了美國等外國勢力插手、干涉中國內政的藉口,實在是中國人的不幸。兩岸只要正式結束敵對狀況,並建立起軍事互信機制,“兩岸一家親”的關係就會牢不可破,台灣同胞再也不用擔心所謂“安全”的問題,更用不著去花大筆冤枉錢向美國購買武器,美國對台灣的直接控制與影響就會自然下降,外國勢力利用台灣問題插手與干涉中國內政的機會也會大為降低,並且最終將會完全消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