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關係政治定位問題探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13:50:14


兩岸關係政治定位涉及高難度政治議題,需著眼未來,尋求雙方最大政治公約數。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政治定位問題探討 作者:楊立憲(北京),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指導思想

  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出現了歷史性的大突破、大發展,大陸改革開放30年、兩岸民間交流20年所蓄積的能量,以及全球化所產生的巨大壓力與動力,促使兩岸的交流聯繫更加頻密。與此同時,國共兩黨基於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一中框架”而建立的政治互信進一步鞏固深化。但毋庸諱言,兩岸目前的和平發展局面仍屬於低層次的,主要表現在:兩岸公權力交往還不得不以民間機構的名義進行,兩岸在涉外事務中不時產生摩擦,兩岸軍事互信尚未建立,和平協議尚未簽署,最高當局尚不能直接見面正常往來,兩岸的旗、歌、號、稱謂等仍屬於高度敏感問題……。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島內藍綠之間的政治認同與兩岸政策之爭仍很激烈,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究竟為何尚無紅藍綠共同認可的解釋,導致兩岸之間政治互信不足、敵意猶存,也因而無法就解決這些高難度的政治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協議。這些無疑極大地制約了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使和平發展處於不穩定、不保險的狀態,一旦島內大選政黨再次輪替、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極有可能出現停滯乃至倒退的狀況。

  人們可以期待通過擴大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通過互釋並累積善意,逐漸改變台灣內部在兩岸政策上尖銳對立、兩岸政治互信不足的局面,但心病終需心藥治。在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發展到一定規模的當下,政治難題的突破已成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性循環的關鍵,不面對解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會失去後勁和動力。近兩年來,在中共的持續呼吁與對台政策的務實調整下,台灣方面已在積極思考如何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的問題。今年6月13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與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舉行會晤時明確表示:“只要是有利於兩岸的溝通瞭解,有利於兩岸的繁榮福祉,有利於兩岸的和平發展,不限制由民間人士針對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對話”。民進黨天王級人物謝長廷率先打破綠紅政治對抗僵局,公開鼓吹“兩岸憲法各表、推動對話”、“創造共同記憶、面對共同世界、建立命運共同體”①等,給死水一潭的民進黨暨“台獨”陣營投進一顆重磅炸彈,激起黨內重新辯論“九二共識”和大陸政策,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好的開端。

  總的來看,目前兩岸政治談判的時機尚不成熟,但“先從學術的立場思考方向”應是共識。作為第一步,正視並找出一個能為兩岸所共同接受,或雖不情願、但可理解或勉強接受的兩岸關係政治性質定位,是擺在兩岸研究學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也是不容回避的任務。

  筆者認為,下述一些能夠反映事物本來面貌和發展趨勢、照顧各方利益、兼具理性靈活務實特點的原則,應成為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指導思想或遊戲規則:

  (一)實事求是、尊重歷史、正視現實、面向未來。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探索事物發展的自身規律,而不是從主觀臆測和情感好惡出發,這是探討政治定位問題必備的科學態度。尊重歷史,是因為歷史是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沒有歷史就沒有現實;正視現實,是因為現實是客觀存在的,二者均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歪曲或切斷歷史,否認或無視現實,均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不可能解決問題。面向未來是指著眼於解決兩岸之間的政治難題不斷開創新局,而不是糾纏沈湎於過去不能自拔。唯有如此,相關的探討才是有益的、有用的及有吸引力的。

  (二)尋找兩岸之間及利益攸關方的最大認同公約數。不可否認,兩岸紅藍綠三方在兩岸關係政治定位上存在著分歧,但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共識,探討或解決問題應先從尋找各方共識暨共同認知入手,共識越多,共同語言就越多,公約數就越大,就越有可能坐在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如果各方缺少起碼的共識/共同認知/共同語言,連坐到一起的可能性都沒有,遑論解決問題。因此,共識/共同認知/共同語言是和平合作解決問題的基礎,必須盡最大努力尋找公約數,擴大共識,縮小分歧。只講分歧不講共識,實際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的表現。

  (三)以“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客觀描述”相結合的方式處理分歧。在探討兩岸關係政治定位的過程中,如果只講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固然有繞道前行的積極意義,但這種作法在打破僵局階段是有效的,在鞏固深化階段就不夠用了。譬如:如果不能就兩岸關係的性質作出一個明確的政治定位,不僅兩岸軍事互信無從建立,和平協議無法簽署,台灣期盼的過渡期國際活動空間拓展也無從談起,遑論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性互動。因此,正視、面對分歧與難題,尋求一個能為雙方都接受的說法,將有助於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推動兩岸政治談判,促使兩岸關係發展出現大的飛躍。惟應看到,礙於主客觀因素——內部分歧、外部牽制、政治利益、情感面子等,有些情況即使是客觀事實和發展趨勢,各方也未必願意承認。因此,對兩岸關係性質定位的表述方式,可考慮對某些是事實但不便承認、也不便否認的部分,如兩岸關係的歷史演變,國際社會對兩岸關係性質的認知,兩岸對未來政治關係的主張等,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客觀描述”相結合的方式來處理。這種做法較之“九二共識”主張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和大陸首倡的“擱置爭議”多了“客觀描述”,是朝著正視現實、解決問題的方向又邁進一步,故有其積極意義。相信只要雙方都有誠意,就一定能夠找到為雙方所接受的“客觀描述”的文字概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