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 |
中評社台北9月19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台灣五都的選舉在即,除了高雄與台南的優勢屬於民進黨及台中的優勢屬於國民黨外,台北市與新北市兩個選區陷入膠著,其中以在台北市的國民黨候選人郝龍斌疲於奔命,而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看似以逸待勞並後來居上的形勢,尤其具有指標作用。以台北市選民結構朝大野小的背景觀之,分析國民黨為何淪落至此,足有一葉知秋之效。
輿論怪罪郝龍斌缺乏權術、無能,實在是分析家的偷懶。早年郝龍斌領導新黨突破政治瓶頸,他率先配合民進黨主張廢除國民代表大會,壓制親民黨的成形;他加入陳水扁政府擔任“環保署長”,證明自己與台獨政權合作的可能性;他為微事辭官展現自己不戀棧;加入紅十字會營建形象替參選台北市長鋪路。若說郝龍斌魄力與謀略兼具,毫不誇張。
因此,郝龍斌選得疲於奔命,之所以不能享有在位者的優勢,應是超過他個人的非戰之罪。一言以蔽之,就是國民黨所代表的價值或立場不清晰,選民對國民黨沒有熱情。國民黨同志愛看郝龍斌笑話,忽略自己身在其中的共犯結構。
今年以來,國民黨的大事是以兩岸間ECFA的簽訂最重要,認為ECFA將對台灣經濟振衰起弊大有裨益,只要繼續守住政治上的兩岸現狀,幾乎已經將民進黨逼到牆角,包括民進黨領導階層中亦不乏危機意識,與黨中央唱反調並起而應和ECFA者所在多有,導致民進黨主要領導的相繼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