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中國如何能讓印度安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9 16:05:41  


  中評社香港9月9日電/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據《聯合早報》報道,印度總理髮出警告,要防止中國在南亞利用巴基斯坦牽制印度。多年來,新德里對這樣的聯盟感到不安,但新進的發展顯示,新德里似乎已經愈來愈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國。

  文章說,印度媒體的中國威脅論不斷,自四月下旬炒熱中國壟斷喜馬拉雅水域的話題之後,居然等了整整一季之後,到了8月底,才又大舉發飈,對北京拒絕來自查謨喀什米爾的賈思沃中將(Lt. General B. S. Jaswal)代表印度往訪交流,韃伐有加。

  照理,水域問題直接涉及生存,比較重要,但是拒發簽證的事,卻讓若干知華、親華的學者也一起跟著跳腳。足見在印度這樣有悠久文明的國度中,涉及尊嚴的事,比實質的資源爭奪更能刺激情感。這點,同樣有悠久文明的中國人理當能體會。

  文章說,相較於其他國家,印度媒體的中國威脅論最是甚囂塵上,時而超過日本右翼。自1962年邊界戰爭以降,印度分析家熱中於從對印度最糟的情況來設想中國對印度的戰略意圖。

  對華負面報道引發聯印制中構想

  即使新德里沒有對華的領土野心,也不可能成為中國領土擴張的對象,但是近五十年受制於雙邊的互信脆弱,政治對峙的情緒並沒有因為兩國經濟的崛起與全球治理時代的降臨,就降低對彼此的軍事警戒。

  中印之間稍有風吹草動,印度媒體立即大作文章,各種不從治理需要出發的臆測,充斥在媒體之間。從中國企圖獨占喜馬拉雅水源的繪聲繪影,到解放軍一再犯邊滋事的不斷傳言,再到支援巴基斯坦牽制印度的戰略分析。

  文章說,賈思沃來自印巴爭議所在之查喀地區,北京拒發簽證之舉,對印度而言就是在支持巴基斯坦。對於在西藏主權問題上一向配合北京的印度各界而言,北京看似毫不收斂的舉措,儼然坐實中國政府自大狂妄的指控。

  容或印度輿論界眾多發言者不全出自維護印度安全的動機,而間或夾雜著刻意製造印度政府困窘的內部政治意圖,也須面對其他印度同僚的質疑,但之所以能引起新德里當局的困窘,其前提仍在於輿論界已然接受中國對印度言行舉止過於霸道的刻板印象。

  文章說,印度媒體如此充斥負面報道,之所以也會對中國帶來困擾,並不直接攸關軍事,畢竟印度的政策文化既不鼓勵以戰爭作為解決紛爭的正常手段,也向來不重視從激昂論述到具體落實的操作過程,反而更願意透過時間來逐步化解衝突,或靜待衝突的性質轉變。

  矛盾的是,這種凡事皆可以再加以等待的政策文化,提供了媒體發揮言論批判的空間,因為政府似乎反正不會立刻積極作為,媒體自也不必擔心言論造成嚴重後果,則火上加油各憑本事。其結果,包括霸權國家與周邊其他反華勢力在內的外界,往往因為印度輿論界不定期營造出要對中國遠交近攻的炙熱氣氛,引發各種聯印制中的構想。

  印度對中國不滿有別於日本右翼

  其中焦慮而好奇的進行探索的,總是包括來自東京、台北與華府的有心人士。即使新德里實際服膺的行動原則傾向於不結盟,但國防外交圈中人士在外界的誘惑中牟取小利,或藉機宣洩對中國壓抑的情緒,時有所聞,自然造成北京的警覺。

  文章說,值得注記的是,印度媒體的激情表現,其實與甚囂塵上的日本右翼反華聲勢甚為不同。印度媒體對中國實際的狀況興趣有限,印度學者更不流行到中國進行實地調查,故對印度輿論界而言,中國可以是一個古老而遙遠的文明,也可以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畢竟印度的存在從來不以對中國進行模仿或超越為基礎,因此缺乏嚴肅的對中國從事分析的倫理。

  日本知識界則是率世界之先在中國實地考察,對中國山川文物進行钜細靡遺的記錄報道。而且,日本右翼總是在討論到日本自身如何存在,以什麼容貌面對世界等等關於日本是什麼的根本問題,其間夾雜深刻而複雜的自我認識與敏感情緒。

  故儘管日本右翼提出關於中國的千奇百怪的說法,不論字裡行間如何貶抑或如何恐懼,萬變不離其宗的困惑則一,簡言之就是,日本身處在號稱先進的歐美與代表落後的亞洲之間,要如何拿捏自己的角色,這樣的焦慮與不確定感在印度輿論界少見,相形之下,後者的焦慮在於,中國怎麼總是不能欣賞了解印度的悠久,或印度要不要計較中國人對印度的看似無知。

  文章說,日本輿論界對中國的負面報道,反射了對日本自身存在方式與意義的極大困惑,因為自近代以來中國與歐美的分庭抗禮,日本時而歐美時而亞洲的舉棋不定,每次都帶來嚴重的後果,屢屢造成日本思想界因為不知如何自處。隨著中國崛起的氣氛彌漫,非歐非亞的尷尬遭到揭穿所帶來的挑戰,不言可喻。

  隨著日本在台灣的殖民,同樣的困惑也在台灣形成類似自問:是否台灣要脫華入美?還是要帶領中國現代化?台灣是否有此能力?當中國因其改革而比台灣更受到歐美青睞時,台灣是應該加入中國,還是應該破壞中國以確保自己依附美國的既有路徑?

  文章說,中國在印度面臨的挑戰迥然不同,那不是如何讓日本或台灣輿論界尊重中國文化,而是如何在維繫與巴基斯坦的戰略夥伴關係之際,體會印度各界的敏感神經,也讓印度輿論界感到中國人尊重自己。否則,印度的抗議遲早會產生那些真正反華勢力所夢寐以求的戰略效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