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老戲新唱傳昆腔 雅韵牽動中華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4 16:18:57


昆曲《蝴蝶夢》劇照。
 
  自稱“昆曲義工”的古兆申早年活躍文壇,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並赴法國進修現代文學。近年致力於昆曲研究及推廣,曾任香港大學昆曲研究項目研究員,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講師。

  “只要一聽到昆曲,一說起昆曲,立即兩眼放光。” 古兆申整天就在想昆曲,說昆曲,寫昆曲,就是一個昆曲痴人。透過上百萬字的素材,他看到了昆曲的前世今生,他走進了昆曲的靈魂,先後為浙江昆劇團改編了《牡丹亭》《暗箭記》《蝴蝶夢》等多部劇本。

  昆曲,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全世界三大古典戲劇中,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早已杳如黃鶴,惟有昆曲尚存。這個宏大的哲學命題,古兆申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一把鑰匙。

  他走南闖北。凡是有昆曲的地方,他都去聽曲看戲,不僅在各大昆劇院團門庭之下,跟昆曲大師、藝術家結交,而且還尋找各種各樣的昆曲人,上至南北昆曲界的名流巨擘,下至角角落落的昆曲迷。

  越痴,筆下的文章越精彩。就在一個個不經意間,古兆申與浙昆不期而遇。600年,在時間的縱軸上,就將人的思緒拉向歷史的縱深。如此漫長的線條上,橫向牽引出許多分流和支脈。

  花開別樣《占花魁》

  對一個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藝術劇種而言,昆曲的表演藝術精髓主要凝聚和保存在優秀的經典折子戲中。因此,對於優秀昆曲傳統折子戲的搶救、保護和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