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學者顧彬談莫言 稱英文版小說還有作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5 08:23:50  


 
  中國當代小說家在海外的成功,不能不提到葛浩文。他把包括莫言在內的許多中國小說家的作品帶到了美國,他是英語翻譯界的品牌,只要是他的譯本,出版社是認可的,讀者可以盲目地去買。因為大家都認定他翻譯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

  但他是怎麼翻譯的呢?他曾說自己“忠誠”於作者,但把他的譯著和原作一比就會發現,他會删掉很多原著的句子,甚至段落。他總是先通讀一遍原著,掌握了大體意思,再用讀者們喜歡的方式翻譯出來。可以說他是自己創作了外國人喜歡看的中國當代小說。

  比如 《狼圖騰》這本書,德國有人早就翻譯出了這本書,但因為書裡涉及到一些德國人看來難以接受的思想,德國出版社一直沒有出。直到葛浩文的英文版出版後,德國出版社拿來一看,發現他們覺得不好的地方,葛浩文都删掉了。於是德文版也按照英文版的內容出版了,結果賣得還不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想莫言的英文版小說應該有兩個作者,一個是莫言、一個是葛浩文。

  中國作家愛寫長篇,我不敢

  記者:葛浩文改動的地方,是東西方一些價值觀的不同,還是有別的原因?

  顧彬:其實主要是中國作家寫得太長了。莫言用了43天寫出了 《生死疲勞》,中文有500多頁,德文版有900多頁。在德國,不可能有人敢去寫900多頁的書,因為那意味著你可以比肩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德國作家一年能寫出100頁的作品就不錯了,因為一頁作品,他們要用兩三天的時間來修改。像我,也寫小說,但短篇可以,中篇也行,長篇我是不敢的。

  再舉個例子, 《狼圖騰》火了以後,我聽說有一些中國作家要再寫相似的小說。我只能說,作家應該為了文學、為理想、為信念而寫作。

  記者:這些書的暢銷,說明是被讀者認可的。如果堅持您的“精英”寫作,德國作家們怎麼生存?

  顧彬:不錯,不管是德國還是美國的讀者,都需要故事。在德國的書店裡,文學書籍裡70%是中國和美國的當代小說,那是因為德國作家們已經不再寫故事。他們更關注人,一個人在一天裡、一個小時裡甚至一分鐘裡是什麼樣的,德國作家們要描述出來。

  年輕的作家可能會很艱難,甚至需要父母的幫助,但已經成名的作家不必為生活發愁。他們可以去文學中心為文學愛好者們誦讀,在報紙上發專欄文章,或者去電台做節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