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假文物充斥市場:拍賣行為利益知假賣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9 10:10:33  


 
  “不只是投資者需要專家‘掌眼’,拍賣公司也有專門的專家團隊,層層把關,保證拍品的品質。”王祖榮說。

  造假手段高,拍品難保真

  但和北京、上海等地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一樣,拍賣公司很難保證拍品都是真品。供職於香港中路一家拍賣公司的許經理說,拿書畫市場來說,現在書畫界造假的手段越來越高,針對同一件拍品,不同的鑒定專家得出的鑒定結果往往相互“打架”,這個專家認為是真品,另外的專家則認為是贋品。

  “去年我們組織的一場春拍上,一位藏家送來了蔣兆和的一幅水墨人物畫,最後經投資者鑒定是贋品。”許經理說,當時拍賣公司聘請的專家也認定是贋品,但因為這位藏家同時送來了8幅名家真跡參拍,就應藏家的要求,將蔣兆和的這幅畫作一並送拍,最終因為確定是贋品而流拍。據事後了解,這幅贋品是藏家4年以前從北京的一家拍賣會上以40多萬元拍到手的。

  “現在對藝術品的鑒定方面,沒有技術手段可以鑒定真假,只能靠收藏者自己的眼睛、閱歷和經驗,因此多數拍賣公司不能保證推出的全部拍品都是真品。”許經理說。

  “拍賣不保真”是否該改改

  藝術品拍賣市場頻頻爆出贋品天價成交的案例。實施了多年的《拍賣法》是否應該進行修改,是否該去掉“允許拍賣行不保真”這一條款?

  青島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楊乃瑞說,現在拍賣行的拍品中贋品很多。大拍賣行的真品能達7成以上就不錯了,小拍賣行贋品甚至遠遠多於真品。“對故意賣假的拍賣公司,應該吊銷資質。”楊乃瑞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