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藝術家徐冰用符號寫成“地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4 07:51:14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它不是繪本,也不是漫畫,但100多頁的書裡卻沒有一個傳統文字,甚至連版權頁也沒有一個字,但是,無論身處哪種文化背景,講何種語言,只要是有當代生活經驗的人,就可以讀懂這本書。這本名為《地書》的無字之書,是當代藝術家徐冰繼《天書》和《新英文書法》玩味文字遊戲後,歷時7年創作的“新象形文字”作品。近期,徐冰正攜《地書》在上海展覽,同時,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出版的《地書》也將與讀者見面。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徐冰就刻制了3000多個自己創造的“偽漢字”,並將其取名為《天書》。《天書》以圖像性、符號性等議題探討了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自1988年首次展出後即在藝術界引發了轟動。

  1990年,徐冰移居美國,陸續創作出《新英文書法》、《鬼打墻》、《地書》等。從《天書》到《地書》,徐冰一直在試圖構建一座超越文字障礙的巴別塔。《地書》以鐘點為劃分章節的依據,用各類標識、符號記錄了現代城市白領一天24小時的典型生活。它延續了徐冰長期對於符號、文字及意義之間關係的興趣,用藝術家自己的話說:“讀者不管是何種文化背景, 只要他是被捲入當代生活的人,就可以讀懂這本書。”

  信息時報報道,徐冰表示,對標識傳達功能的興趣,最早是受到機場指示系統和飛機安全說明書的啟示。在多年的旅行中,徐冰偶然發現,機場標識和航空公司的安全說明書的設計都是以非常簡潔的圖形來傳遞信息,基本上不用文字就能把複雜的內容傳達給來自各個地區、講各種語言的乘客,相當於一個“國際讀本”。而作品靈感的核心來源,“源自於我們的文化傳統,遠古先人的智慧。我對圖形符號的敏感,是由於我有象形文字的傳統和讀圖的文化背景。”

  從那以後,徐冰開始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各種標識,多達上萬枚。經過近七年的材料收集、推敲、試驗、改寫,最初的靈感終於轉化成一件成熟的作品。作家格非評價說,《地書》的寫作,讓我們看到了語言重返自然的可能性。

  因為每天都會有新的標識的出現,徐冰一直到現在還在收集各類符號,他希望《地書》是一個開放的作品,並表示,“《天書》表達了我對現存文字的遺憾;而《地書》則表達了我一直在尋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這個理想有點太大了,但意義在於試著去做。”

  據悉,為配合《地書》的創作,徐冰還製作了“字庫”軟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