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畫家周自豪:為百姓畫“文人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8 09:21:35  


周自豪先生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文化中國:歡迎您接受CCTV中國影響力文化中國藝術家沙龍的專訪,從您的外表看得出,您不僅是一位智者,還透著一種儒雅之氣。您從事繪畫有多長時間了?這種氣質與您從事的藝術有關嗎? 

  周自豪:繪畫是我的童子功。記得很小的時候,大概四、五歲吧,受父親的影響,就特別喜歡畫畫,也很喜歡看連環畫。於是經由鄰居引薦,拜師家鄉美術家協會主席魏中華先生(老師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面學習繪畫、書法、文學和篆刻。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受老師教導,大學沒有考美院,而是報考了古典文學與現代漢語。

  啟蒙恩師喜歡畫鮎魚,所以我從小就畫鮎魚。後來,因工作需要,經常去南京出差,得以有機會拜見陳大羽先生。陳大羽先生的鮎魚畫得非常好,使我深受啟發。同時,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我每天貪婪地深入學習國學,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易經》、《道德經》、《笠翁對韵》等內容。特別是由於我生長於羲皇故都,我從小對《易經》有種特殊的感情。後來創作了很多《太極八卦魚》,得到了各地畫廊和很多書畫收藏者的認同和喜愛。

  98年開始,我一直科研工作內容是研究錢學森大成教育與腦科學。錢學森先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出色地畫家和教育家。

  文化中國:原來您不僅研究國學,研究中國太極文化、魚文化,還是一位腦科學家、教育家、教授級研究員,清華大學紫光股份旗下的紫光優藍機器人教育研究院院長。認為這些綜合的修養對您的繪畫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周自豪:中國畫不僅僅是一門造型藝術,還是書法、文學、篆刻、戲曲、舞蹈等各種藝術的綜合體現。尤其是文人畫方面,自古就講究廣聞博取,厚積薄發。蘇東坡的《稼說》曰“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意即:讀書要廣博而善於取其精要,要有豐富的積累而謹慎地運用知識。

  作為一名學者型中國書畫研究與創作人員,我屬於“文人畫”一脈,講究畫家的綜合修養,尤其是文學、國學、書法方面的藝術。

  文人畫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陳衡恪解釋文人畫時講“不在畫裡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文化中國:聽說您書法、篆刻、詩文;花鳥畫、人物畫、山水畫無所不能,這麼多的技能掌握一門就很難了,您是如何全面掌握的?有什麼奇遇和秘訣嗎? 

  周自豪: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各個學科領域之間的觸類旁通和精一通萬,各種藝術之間彼此有很多大同之處,此即道家、儒家和佛家禪學共同所謂的殊途同歸與大道合一。

  文化中國:中國書畫院院長、中國周恩來研究會會長古今明老師評價您繪畫的筆法是“技道合一”的大筆法。能給我們闡釋一下您的筆法中的“技”與“道”的關係嗎? 

  周自豪:首先我認為“技”為基礎,“道”為上層境界,為高度升華,為書畫家之綜合修養體現。
  什麼是道?道是一種哲理,是一種思維一種思想,它是無為的,而又無不為。

  什麼是技?技是一種本領,是一種技藝、技術,它是有為的,而又無大為! 

  有道之人,可能在某種環境下,無有技之人顯得有用,人們會認為他是無用之人!但在有大為的人士中,往往都是有道之人,有道之人領導有技之人! 

  比如人在困境,儘管某人懂天文地理,自然社會之道,但也對目前困境以至於生存無能為力,他還不如耍武藝、唱戲這類有技之人,最起碼還可以憑技藝來糊口! 

  “道”和“技”誰更重要?這要看不同環境和處境來看,要解決生存問題,最需要技,要想有大發展,必須有道才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