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明哲幾乎買斷80年代川美藝術家作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2 07:45:43  


林明哲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藝術的發展和世上的所有事物一樣是同樣需要溫故而知新的。有人說這30年一直處於奔跑狀態的中國當代藝術,到了此時此刻真的應該慢下來,並回頭端詳下自己身後的道路歷程。按照現在的主流意見,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應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而狹義的看法是星星美展即為中國當代藝術的肇始,也有人認為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是真正的拐點。事實是不管是哪種哪樣的劃分,都不應該忽視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四川美院的藝術家在其中的歷史貢獻。
 
  2011年是四川美術學院成立70周年的日子。雖然與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相比,川美的歷史傳統相對較短,但是這顯然也無法掩蓋新時期以來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拓展的堅實步伐和光彩奪目的“川美現象”。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川美現象”,是由很多載入歷史的閃亮名字組成,羅中立、程叢林、何多苓、張曉剛(微博)、周春芽(微博)、葉永青等是其中閃光至今的代表,而朱毅勇、王大同、王亥等或許已是現在日漸陌生的名字了。但是我們應當記住所有人的名字和他們的貢獻,而記住他們的辦法就是回顧歷史和還原歷史。
 
  對於藝術史而言,回顧和還原的最重要的支點,不是人雲亦雲的史料贅述,也不是沒有立場的口水話題,而是需要大量客觀存在的視覺證據作為支撐。我們應該感謝收藏家預先、持久的耐心和妥善的收存,而對他們的最好回報同樣不是物質性的標準,社會的贊許和認同或許就是最高獎賞。的確,對“川美現象”的回顧和梳理是一項必須做的功課,它關涉到過去歲月的榮光,關涉到歷史追溯的急迫,也關涉到面向未來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