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藝術策展人困境:獨立精神是妄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30 09:55:20  


 
  這時有其他兩種不同的選擇,第一,例如著名策展人栗憲庭此時很少參與策展,自外於市場,開始從事其他藝術文化事業。第二,開始有些策展人說我不幹了,去找了合作資本,轉身為畫廊老板或經紀人,自己進行實質的商業操作。我不會以什麼職業道德和道德準則這類假清高的話語去譴責這些經營畫廊的策展人。他們要選擇以什麼角色出現在藝術圈的生態鏈中,這不過是他們自己的人生選擇。良好優質的藝術經紀人是藝術市場的重要環節,畫廊是營利機構當然得掙錢。最怕的是明明做了畫廊,還要刻意去強調學術定位的獨立清高,這就讓人無法接受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原來有學術身份的畫廊老板,在選擇藝術家上的確較有學術眼光,這也未嘗不是一股良性的市場力量。

  2009年之後:沉寂期

  2008年金融風暴以後,買家收手,市場忽然一片沉寂,畫廊消失一大半。畫廊連存活都有問題了,何況是養活策展人,一下展覽全沒了。再加上金融風暴以後,拍賣市場藝術家的價格越來兩極化,當年各種大小策展人力捧的一些藝術明星竟然變成票房毒藥,價格每況愈下,有些畫廊老板倉庫裡還沒賣出去的畫不值錢了。畫廊一方面是請不起策展人,一方面是覺得真不必請策展人了。因為經過幾年市場的歷練洗禮,已經習慣了藝術市場的操作規律,再加上閑置資本大量進來,大家都不再恥談商業,不再需要擋著一塊學術的面紗了。此時,藝術圈進入了以畫廊、經紀人和藏家為核心的時代。重要畫廊已擁有自己的學術眼光與藏家群體,策展人的力量明顯在被削弱與邊緣化,扮演主角的時代仿佛過去了。目前,學術的力量越來越弱,學術在與商業的互動關係中呈現明顯的失衡,這是藝術發展未來的隱患。

  困境與解決

  在這資金泛濫時代,策展人該何去何從?我覺得應該橋歸橋,路歸路,也就是市場與學術還是得劃分清楚。策展人得辦出超越市場理解的前沿性展覽,推進當代藝術的發展。例如實驗藝術具有探索性、批判性和不成熟性,可能是對現有秩序的不滿,但不斷的實驗終究能推動藝術的發展。策展人應選擇符合學術評價的藝術家,樹立學術權威,給未來市場提供準確的判斷標準。市場需要策展人找出有未來性的潛力藝術家,但不是讓策展人去為畫廊找出好賣的作品。那是拍賣公司的事。策展人一定要與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有獨立可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